骨科病人功能锻炼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23267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病人功能锻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绵阳四 0 四医院骨科 谷红明 骨科护理学是具有人体力学问题及应用人体力学的一门护理专 业学科,通过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骨科护理学的任务: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功能锻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 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 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 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 护理 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争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维持肌肉、关节活动,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

2、 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 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 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 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 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 甚至造成残疾, 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 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体液渗出-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肌肉收缩-唧筒作用恢复-加快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 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 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

3、有关肌肉的支配。3 防止关节僵硬粘连 :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 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4 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 :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 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 强固 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 损伤性质、 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年龄 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 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基本步骤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 肿胀明显, 骨痂尚未形成。 骨折断端虽经 整复,但不稳定, 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 骨折并

4、发 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 局部疼痛, 肢端肿胀仍存在。 所以此期 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 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 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 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 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 用力做踝关节背伸、 跖屈及伸屈 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此期特点是, 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 软组织损伤基本 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此期

5、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 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 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 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 臂抬肩、 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 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 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 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 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 患肢不负重; 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举 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 循序渐进地训练, 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

6、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 - 8周) 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 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步 恢复正常。 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 节锻炼。 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 对性的进行锻炼。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股四头肌收缩,即需重点锻炼膝关节活动。二常用方法 双下肢踝泵运动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 并于 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 15-20 次/组,每日 2-3 组。此法除 预防下肢肌肉萎缩、 腓总神经压伤外, 对于

7、促进循环、 预防深静 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 10 秒后再放松 10 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23组/天。健 肢可练习直腿抬高,抬腿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 止 35 秒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3 三点支撑法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 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 510秒, 每23小时一次。此法既锻炼腰背部肌肉,又能有效的防止骶 尾部受压,防止褥疮发生4 扩胸运动利用棍棒或徒手练习, 1020 次/组, 34 组/天,防止上肢 及背部肌肉萎缩,同

8、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 能(三)训练要求1 肩关节:上肢划圈、上举、外展、内收、内旋,防止凝肩2 肘关节:屈、伸训练3 髋关节:髋部的外展、内收4 膝关节:屈、伸活动、下蹲等5 踝关节:足背伸、在跖屈等 (四)预防挛缩和畸形的护理根据伤残者情况,预先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废用性萎缩与畸 形,避免阻碍康复计划的实施。 在护理时运用人体组合原理矫正 伤残者姿势, 保存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 受伤后应立即应用力学 辅助物,如脚踏板、沙袋、枕头、体位垫等各种用具,摆放合适 位置,防止足下垂、垂腕、爪形手和其他畸形。同时可做简单的 预防训练,以维持肌肉的紧张力,加强正常的肌肉功能。 四功能锻炼

9、注意事项1 首先要在训练前向患者交待康复锻炼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2 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 辅3 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 运动量由小到大, 运动类型由易到难, 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4注意安全,避免损伤。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应高度重视,加强宣教 .如:(1)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 3 )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 4 )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5 )股骨下 1/3 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 (6)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 7 )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 5功能锻炼以恢复

10、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 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负重、步行能力为主6 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引和对骨折部位 的被动按摩, 如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有时练习可出现轻微疼 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 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如运动后疼痛剧烈, 甚至出现浮肿, 表 示运动过量五效果评价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 有计划、 有 落实、有检查,才能使锻炼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 同时医护配合, 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 有否出现不良反应, 有无进展(包 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范围)等六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1 卧床患者训练坐起,

11、有利呼吸及尿液引流,防止坠积性 肺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2上肢的伸展扩胸、腹式呼吸均可提高肺活量,保持呼吸 道通畅3 腹肌收缩及腹部的按摩(顺时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 便秘七各部位的功能锻炼(一)上肢 主要是使手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其方法是在不违 反治理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围绕这一目的进行。 具体要求如下:1 肩关节:患者使肘关节维持在 90 ,而后做对肩、 上举手部过头顶至枕部及后伸将手放置腰部等三个 基本动作。 3 次/ 天 50 下/ 次2 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可辅助被动活动来锻炼 肘关节的屈伸,次数与频率等要求同前3 前臂:可让患者双手持筷,做内旋及外旋训练。次 数及频率较前者

12、增加一倍。一般情况下不宜进行被动训练4 腕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屈、尺偏及桡偏等活动, 需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要求同前5 手部:以对掌功能的训练与康复为主。兼顾手指的 并拢、分开及其他各种类似动作等(二)下肢 不同于上肢,锻炼以负重为主。功能锻炼要求以站立及行走, 其次才是诸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恢复。1 站立:稳定性骨折者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逐渐开始。 部 稳定者, 至少要在骨折临床愈合后进行。 肢体的负重应 逐渐增加负载。 开始时应借助健肢或拐杖等, 使患肢少 负重,而后逐渐增加患肢的负载, 使其有一个适应及观 察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2 行走:在前者基础上让患肢逐渐迈步行走, 亦应循序渐 进。

13、方式与前者相似3 。关节功能恢复: 在主动锻炼的前提下, 可借助于功能 锻炼器具(以电动为宜) ,先从小活动范围开始,逐渐 增大活动幅度及增加活动频率, 并按各关节的生理要求 不断调整,以求早日恢复到正常范围(三)腰背部功能锻炼1 目的:恢复局部肢体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使手术达 到预期效果2 适应症:腰椎前路手术、腰椎后路手术、腰椎侧前方减 压术后患者3原则:( 1 )全身和局部兼顾( 2 )以主动活动为主( 3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4 )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 视病情和患者情况,可分解动作练习4 方法:手术后一周左右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位或仰卧位, 同时锻炼腰背肌(1 )挺胸: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挺胸时间到1015分 钟, 2 次/ 天(2)俯卧:开始 510 分钟,逐渐增加俯卧时间到 15 20 分钟,每天不少于 2 次( 3 )五点支撑法: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 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4 )四点支撑法: 双臂至于胸前, 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 而全身腾空后伸( 5 )三点支撑法: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 拱桥状( 6 )背伸法(燕飞式) :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两 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