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2873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第24个助残日致辞 代码 份号 铜梁县教育委员会文件 铜教委发20269号 铜梁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开展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 活动的通知 各教管中心、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 今年5月20日是第二十二个法定“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利用“全国助残日”的有利契机,在全县广大师生中开展“关爱帮扶贫困残疾学生”主题活动,发动教师、学生把

2、节约的零用钱捐助给残疾学生,为残疾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1- 量。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程度,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校要在“助残日”活动期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条幅标语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青少年学生为残疾儿童少年献一份爱心、尽一份力量,关心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帮扶贫困残疾学生。在中小学生中营造一个理解、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3、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在“助残日”活动期间,特殊教育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自己、宣传自己,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唤起人们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和重视以及对残疾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并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助残活动。 (二)走访慰问,开展联谊 县城内学校可组织师生走访慰问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师生联合开展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平等教育,共享未来”、“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善人生”等为主题的校际联谊活动,勉励残疾学生身残志坚、自强自立;乡镇学校可深入到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中,了解残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

4、 存在的实际问题。各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感受到同龄人的关心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组织募捐,奉献爱心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县教委号召全县广大师生人人献上一份爱心,开展为特教学校捐款活动。希望各学校领导带头捐款,党员教师、共青团员积极捐款。学校政教处和少先大队要组织好学生的捐助活动,引导他们自发、自愿地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赠给残疾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残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通过活动,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通过活动,为残疾的兄弟姐妹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助残活动

5、中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并用真情和爱心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残疾人,关注我县的特殊教育事业。 募捐标准:以学校为单位,教职工捐助人平不低于元,学生捐助人平不低于1元。县教委将严格按人数统计募捐款额,望各学校(单位)不折不扣地完成募捐任务,并于5月8日前将所募款项交到特殊教育学校。捐款存入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杨冬梅账号:42,3008,16,440;(捐款存入后,及时编写信息或电话告知“学校助残日捐款元,其中教师元,学生元发送至13605262”)。 联系电话:130605676246 三、活动要求 (一)开展第二十二次法定“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意义重大,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围绕主题,广泛宣传,把助残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各学校(单位)要在广大师生、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开展扶残助残募捐活动,明确责任,做到不克扣、不挪用助残募捐款,及时将每一份关爱送到残疾学生的手中。 各单位要将开展活动的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总结、捐款(银行回执单)及教师捐款名单于月8日前交到教委基础教育一科姚应书同志处。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