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22087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1教学目的:1、学习和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 何以为”。2、了解孔子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主张礼治,即以德服人的观点和加强教化的政治主张。3、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辩驳艺术。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诵读法,问答式教学法,自读法和讨论法教具准备:课堂教学辅助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句式、熟读课文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2、乎?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同学们还记得是出自哪一部作品吗?(论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同样是出自 论语中的一篇文章一一季氏将伐颛臾(板书文题)二、引导学生回顾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他的思想以 “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语录 体,凡20 篇,为儒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四书”。三、简介背景季氏将

3、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 背景下进行的?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 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 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教师范读,感知大意。五、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1、教师板书自读要求:扫清语音和句读障碍。辩析句式,注意语气。积累“是、疾、见、过、止”和“无乃与”何

4、以为”2、学生自读、讨论、提出问题,教师随问随答。3、教师精讲,点拔,集中解疑。句读:是社稷之臣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实词:季路见于孔子无乃尔是过与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古今异义:丘也闻有国 有家 者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 之 既来 之、则安 之特殊句式:( 1)倒装: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无乃是尔过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 )省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3 )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是,指示代词“ 这 ” )是谁之过与(是,指示代词“ 这 ” )( 4 )固定结构:无乃尔是过与(无乃 与)何以伐为(何以为)成语: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六、布置作业进一

5、步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辩驳艺术。教学内容与过程:一、 导入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二、深入理解课文,领略孔子的思想及辩驳艺术。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话。核心事件就是季氏将伐颛臾。1、提问:冉有和孔子对这件事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最能体现冉有真实态度的是 哪一句?明确:冉有赞成,孔子反对。“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一一冉有心里其实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甚至是参与了季氏的军事谋划。“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一含糊其辞,故意轻描淡写,说明他心虚。“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一一自我辩解,推卸责任2、提问:孔子为什么反对

6、季氏讨伐颛臾?他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他的理由成立吗?明确:孔子月对讨伐,理由有三:,反对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可 j颛臾在鲁国境内论据充分无权伐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3 、提问:对冉有的辩解及推卸责任,孔子持什么看法?他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两个“过”字直接表明孔子的态度:孔子不仅反对 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引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抓住要害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主战,家臣有责,不可袖手旁观。)形象说虎先出

7、于柳,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猛兽为患,玉毁匣中,当人为所致。季氏放肆胡为,冉有、季路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J引用和运用形象的比喻,都意在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4、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学生齐读第5段)明确:根源就是孔子的“仁”的思想。文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5、提问:这几句话的关键词语是哪些?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关键词语“均” “和” “安” “修

8、文德”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6、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明确: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表明冉有之“忧”只是为季氏找借口,并非治国之本。7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真正的“ 忧 ” 是什么?明确: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 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 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 祸起萧墙” ,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三、课文小结:本篇记录孔子

9、与弟子的三次对话, 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有力的反驳, 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 “ 仁政 ” 思想和主张。四、拓展训练。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 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 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 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投影: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2: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 1:注释(论语为政)北辰:北极星。共:同 “拱 ” ,环抱,环绕。#欢迎下载 译文 用道德来治理国政, 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 在一定的位置上, 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10、。材料2:注释道:引导。格:亲近归附之义。 译文 用政法来导引他们, 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 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要求结合课文比较,进一步明确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 可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 修文德, 以德报人, 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五、探讨: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种思想?你认为他能说服冉有、季路甚至季氏吗?六、布置作业1、反复阅读课文,深刻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2、准备辩论材料,组织一次辩论活动。题目先由各小组预定,然后讨论决定。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套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