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21608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命骨髓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救命骨髓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教学难点: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课件,渲染性音乐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1、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2、板书课

2、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3、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评析】:课始,叙述我国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万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相配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营造了学习氛围,然后激发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带着质疑走入课文。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生回答)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

3、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1)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评析】: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做出相关的标注,出示四川省乐山县年仅

4、16岁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图课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悟的读、指导性读,品味“声泪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义,体会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时那惊呆的表情、揪心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1、孩子们,父母此时想挽救少年的生命,还有谁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2、集体交流汇报。3、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随机引导品味)出示: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孩子们,你们试想一下:一位台湾青年

5、静静的躺在床上,针头刺进肌肤,他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他心里会怎样想?(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他们真的是骨肉同胞吗?(不是)是啊!他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台湾青年却能够为了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这位青年捐献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生回答)(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台湾青年忍受着针头刺进骨头时阵阵疼痛,这又怎能叫人不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来读也许台湾青年和少年永远不会在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血脉亲情,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来读出示:

6、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1) 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配音解说)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慈经医院的专

7、家们如此奔波,如此争分多秒,这十几个小时里纵然有重重的困难,也无法阻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啊!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子“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学情预设:

8、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孩子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告诉所有关心少年的人吧!读【评析】:老师引领学生品味台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出来,这一感人的壮举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师再引领学生从“立即”、“火速”、“马不停蹄”这些词语中感受紧张的氛围,骨髓的保存期仅仅只有24小时,在24小时内飞机从台湾花莲飞到台北,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在从香港飞往成都乐山,运送骨髓路途的遥远与辛苦,把救命骨髓准时送到手术台,成功的植入内地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台湾慈济医院的专家们

9、奔波、忙碌、争分夺秒,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与时间争夺生命,纵有困难千重,但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这真情实感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过渡:孩子们,文章学到这儿,让我们在一次回头来细细品味文章的最后几个字跨越海峡生命桥。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

10、(课件出示:音乐及动画)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学情预设:因为我们是骨肉同胞,我们有着血脉亲情)5、再次回味课题:(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6、教师小结【评析】:通过学情预设,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感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海峡相隔,但同一国土,同一国人,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同根同源这一血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

11、的,老师用深情、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加深学生对文本涵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峡的桥是生命的桥、是爱心的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骨肉相连的情感的结晶。板书设计20 救命骨髓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花莲台北香港四川乐山台湾血脉亲情大陆【评析】:老师通过巧妙又精心设计的板书,寓意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之桥,突出了中心,深化了心。教学反思: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要关注语文学习的特点,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走上自读、自悟、群读、群悟、练有所得、读有自知的学习道路,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收一份主导权,学生就多一份主体权。相信学生能行,“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哪些词语写得最好,再带着感情读一读?”“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为何而激动?”此类体现课堂主题回归的语言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理念。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顺学生而教,是我们语文课坚持的方向,相信,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确立之日,就是教学改学取得突破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