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时编码技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19837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时编码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空时编码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空时编码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空时编码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时编码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时编码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时编码技术空时编码STC (Space-Time Coding) 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空时编码的概念是基于Winters 在20世纪80年头中期所做的关于天线分集对于无线通信容量的重要性的开创性工作。空时编码是一种能获得更高数据传输率的信号编码技术,是空间传输信号和时间传输信号的结合,实质上就是空间和时间二维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间上接受多发多收天线的空间分集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息率;在时间上把不同信号在不同时隙内运用同一个天线放射,使接收端可以分集接收。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分集和编码增益,从而实现高速率的传输。现在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频谱

2、利用率的一项技术。空时编码的有效工作须要在放射和接收端运用多个天线,因为空时编码同时利用时间和空间两维来构造码字,这样才能有效抵消衰落,提高功率效率;并且能够在传输信道中实现并行的多路传送,提高频谱。须要说明的是,空时编码技术因为属于分集的范畴,所以要求在多散射体的多径状况下应用,天线间距应适当拉开以保证放射、接收信号的相互独立性,以充分利用多散射体所造成的多径。1 空时编码技术及其分类空时编码在不同天线所发送的信号中引入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从而不用牺牲带宽就可以为接收端供应不编码系统所没有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空时编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从信源给出的信息数据流,到达空时编码器后,形成同时从

3、很多个放射天线上放射出去的矢量输出,称这些调制符号为空时符号(STS) 或者空时矢量符(STVS) 。与通常用一个复数表示调制符号类似(复的基带表示) ,一个空时矢量符STVS可以表示成为一个复数的矢量,矢量中数的个数等于放射天线的个数。目前提出的空时编码方式主要有: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 (Orthogonal Space2 Time Block Coding) ;贝尔分层空时结构BLAST(Bell Layered Space2Time Architecture) ;空时格型编码STTC(Space2Time Trellis Coding) ;这3类接收机须要已知信道传输系数的空时编码,

4、另外还有适于少数不知道信道传输系数状况的有效期分空时编码。2 典型的空时码21 空时分组码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STBC) 包括两大类: 空时放射分集(STTD) ,最初上Alamouti 于1998 年以两个放射天线的简洁放射分集技术为例提出,其基本思想类似于接收分集中的最大比接收合并MRRC ,然后经V. Tarokh 等人于1999 年利用正交化设计思想推广到多天线状况,称为空时分组编码。 数据经过空时编码后,编码数据分为多个支路数据流,分别经过多个放射天线同时放射出去;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可以通过把不同天线放射的数据解偶来得到更简洁的实现形式,利用的是空时码字矩阵的正交性从而得到基于线性

5、处理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 正交放射分集(OTD) ,由Motorola 做为cdma2000 3G CDMA 的标准提出.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不扩展信号带宽的优点,即可以不同牺牲频谱效率;并且解码可以由线性运算根据最大似然算法给出,优于标准的Viterbi 译码,接收机可以比较简洁,但是它们也不能够供应编码增益。2.2 分层空时码BLAST(Bell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分层空时结构最初由朗讯公司的贝尔试验室的G.J.Foschini 于1996 年提出,称为BLAST(Bell LayeredSpace2Time Architecture) ,并于

6、1998 年研制出了试验系统V-BLAST ,申请了专利. 它须要在放射端和接收端运用多个天线(接收端天线数目不少于放射端天线目) ,并且在译码时须要知道精确的信道信息,主要适合于不须要进行有线连接的室内固定不动的办公环境和郊区等地区的固定无线接入。分层空时码先将待传信息流经串并变换为n路,并分别进行一般的信道编码,再将这n路按肯定规律分层编码后加载同样的载波由放射天线阵同时放射。分层规则分为:水平分层、垂直分层、对角线分层。收端可接受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结合信道译码技术来进行解调。比如干脆矩阵求逆、干扰抵消、迫零反馈均衡等。分层空时码的最大优点是频带利用率高。由于在放射端没有对信号进行抗衰落处理

7、,其对无线信道的特性要求很高,而且因为各层之间的译码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共享其它层的信息实现联合预料。但由于其编译码简洁,可在一些要求不很高的环境中应用。2.3 空时格型编码(STTC)空时格型编码STTC(Space-Time Trellis Coding) 最初由V.Tarokh 等人提出,它是由Ungerboeck 提出的格型编码调制TCM(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的推广。2.4 差分空时编码推导空时编码的构造准则和在接收端进行译码时都须要知道较为精确的信道信息CSI ,这多数状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在快衰落或者放射、接收天线数目较多时等少数状况下,就可能得不到精

8、确的信道估计,这就须要探讨放射端和接收端都不须要信道衰落系数的空时编码. 受常规的单发单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差分调制技术的启示,人们试图将差分调制方法推广到多放射天线的状况. Hochwald 和Marzetta 提出了酉空时编码(Unitary Space-Time Codes) ,最优酉守时码的设计是最小化随意两个码字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但是它们的指灵敏级的编码、译码困难度,使得其更像一种理论上的最优编码. 随后,Hochwald 等人又提出了具有多项式编码困难度和指数级译码困难度的其次种结构 ,这同样在实际环境中难以运用. 几乎与此同时,V.Tarokh 等人提出了针对两个放射天线的基于正

9、交设计和空时分组编码的真正的差分编码方案 ,该方案是第一个具有简洁的编、译码困难度的差分编码方案,随Jafarkhan 和Tarokh 又将该差分方案利用广义正交化设计方法推广到多个放射天线的状况。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形式的算法,但是其译码困难度均要大大超过差差分检测方案的只是天线数目和数据传输速率的线性关系的译码困难度,所以目前差分检测方案应当是适合实际应用的未知信道信息的放射分集方案. 须要指出的是,这种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也要比空时分组编码的相干检测性能要有3dB的损失 ,这也算是对无需信道估计所付出的代价。3 应用前景众所周知,第三代3G及一代无线通讯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移动和静

10、止用户供应宽带接入,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所要求的数据速率将会是现在无线技术所能供应速率的两到三倍以上,速率可能要求高达2Mb/s以上. 而很明显,运用多个放射或接收天线可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 这样在多径衰落无线信道中运用多个放射天线结合空时编码技术就很有可能供应功耗和频谱效率的最佳折中.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空时编码技术和多个放射天线的信号处理技术最近已经被第三代蜂窝移动通讯标准如CDMA2000 和W2CDMA所接受,另外,也被建议应用到无线地环路及广域分级接入中去. 详细地说,空时编码技术可以结合当前的窄带TDMA 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系统的传输速率得到大大提高;它也可以通过抑制干

11、扰大大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容量或吞吐量;另外,它还可以结合OFDM等通讯技术用于宽带无线通讯系统. 所以,空时编码技术在将来的无线通讯系统中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FWA、无线局域网LAN 甚至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也有着广袤的应用前景。4 探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的通信信号处理技术和方法,自从空时编码提出以来,全球无线通信领域内掀起了探讨空时编码的热潮,除了对如何构造空时编码和空时编码与其他信道编码方式如Turbo 码相结合方面的探讨外,很多和工程应用紧密联系的探讨方向正在形式.当前虽然关于空时编码的构造和应用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理论大多假设信道是准静态、平衰落的,各衰落路径也是假设是相互独立的

12、,而实际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快改变以至各衰落路径有可能相关,所以为了推动空时编码技术的好用性,有必要对空时编码在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快改变18 以至各衰落路径相关19 的状况下的性能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 同时,如何将空时编码和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标准相结合,探讨在CDMA ,WCDMA 环境下空时编码技术的性能以及和其他技术如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结合目前也吸引了不少的探讨人员进行探讨,如空时编码和OFDM等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其适用于宽带无线通讯系统。另外,如何将空时编码和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如波束形成技术(Beamforming) 和干扰抵消技术(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提高它的好用性,是当前探讨的另一个热点和方向;由于二者均是多个阵元天线系统的重要而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所以它们的结合应用就具有的应用基础,最先提出和探讨空时编码技术的探讨人员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探究工作 ,但是此项工作刚刚起先,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探讨价值. 当然,有关在接收端和放射端均得不到信道信息的差分空时编码方面的探讨对于空时编码在将来移动蜂窝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