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1923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轮过关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13题。1. 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解析:“三北”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C2.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放氧除尘、吸毒杀菌降低噪声、减轻污染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划分车道、隔离交通提神醒脑、减少事故A BC D解析:道路绿化带不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A3. 长江中上

2、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A读两河流流域图,回答45题。4. 图中甲、乙两河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土壤盐碱化植被遭破坏,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洪涝灾害C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土壤盐碱化D降水量大,易泛滥成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甲河为印度河,该河流域发展农业需要引水灌溉,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乙河为亚马孙河,流域内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动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物种减少。答案:A5. 为促进甲河流域内农业的发展,应做

3、的工作有()退耕还林 改良灌溉设施 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改良土壤 发展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大量迁入人口,增加劳动力A BC D解析:甲河流域由于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今后该流域内农业发展应针对这一问题从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方面采取措施。答案:B读下图,回答67题。6.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A BC D解析:图中A地区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

4、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C7.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 BC D解析: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答案:D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

5、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8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

6、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答案:D9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Ce Df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突出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答案:C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回答1011题。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1990年1995年2000年黑龙江22.1320.9717.67西藏24.1725.5526

7、.7510. 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解析: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答案:B11. 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析: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

8、积扩大,而不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西藏湿地面积扩大。答案:D二、综合题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材料二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指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石漠化地区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材料三A县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1)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

9、析其成因。(2)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问,石漠化是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等。第(2)问,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自然方面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应从工农业基础、交通、教育、劳动力、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农

10、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阐述。答案:(1)过程:在外力尤其是流水的溶蚀、侵蚀和搬运作用下,石质山地贫薄的土层逐渐流失,出现岩石裸露、类似荒漠般的景观。成因: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泛分布。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显著(或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石灰岩成土速度很慢,土层贫薄;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自然原因:该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基础差;水陆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又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

11、,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林木和发展养殖业;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建梯田;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增强地表蓄水能力,缓解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发沼气,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等。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二期工程的工程区范围由原来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扩大至包括陕西在内的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旗、市、区)。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部

12、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1)分别指出图中防护林的主要环境作用。(2)结合材料一,分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工程区范围扩大的原因。(3)简述设立全国低碳日的意义,并指出退耕还林区在能源利用上可以采取的措施。(4)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是流域开发的重点。试分析其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为三北防护林,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根据区域特征分析森林的环境作用即可。第(2)问,原因可从陕西省容易产生风沙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第(3)问,设立全国低碳日的意义可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分析;措施可围绕利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等方面思考。第(4)问,水力资源的丰富

13、程度与河流的水量和落差有关。在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保护。答案:(1)为三北防护林,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陕西省气候较为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受冬季风影响大,是京津风沙源地之一。(3)意义:提高公众节能减排的意识,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沼气;使用太阳能;充分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4)长江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河流落差大,因而水力资源丰富。在对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应注意防治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三、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4. 读“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问题。(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2)请回答出图甲中农民的疑问:_。(3)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_对水循环的影响:_对生物的影响:_对土地资源的影响:_解析:本题以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