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19146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工程质量安全层级监督检查内容基础工程:1、 部分工程基坑变形观测的人员不具备资格,应做变形观测的工程未能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观测。2、 独立柱基无资料3、 基础结构未按时验收4、 部分有桩基础的工程,分部验收时未能出具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桩承载力报告。混凝土工程:1、部分工程的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块留置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试块未用刻字方式标明具体部位,未按规定放置在代表部位旁,无积温记录,未按等效龄期送检。2、混凝土表观质量:部分项目的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表观质量存在较多缺陷:梁柱边角疏松、孔洞、飞棱掉角较普遍;部分构造柱烂根,主筋外露

2、。3、大部分工程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的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仍有不少工程施工缝的留设不符合规范要求。4、部分工程的梁板、柱节点存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该节点分段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5、部分工程混凝土楼板未经设计同意随意开槽,减少混凝土楼板有效厚度,造成质量隐患。6、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严重超标,柱子垂直度超标。多处存在主筋外露、孔洞、蜂窝、麻面、夹渣、疏松等严重质量缺陷。7、二次成型的卫生间混凝土翻边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未注意清理基底,造成混凝土翻边与基层分离8、部分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符合国家验收规范要求,特别在后浇带处的楼板,板面负筋不沉超标,保护层垫块厚薄不一

3、,垫放位置不对。有不少现浇混凝土楼梯梯段施工缝留在梯段根部。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的卫生间未按照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条(此条为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做混凝土反边。9、部分受检工程的卫生间未按照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做混凝土翻边,有的做了翻边但高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二次成型的卫生间混凝土翻边,因基底未清理造成与基层分离,且无专项施工方案。10、轴线未用墨线弹到柱上,不少工程查不到楼层验线记录。11、楼板和剪力墙同时浇注,未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钢筋工程1、 经外包加工的钢筋直

4、径普遍严重偏小;2、 大部分受检工程仍不能依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规定提供钢筋试焊报告;3、 柱主筋焊接接头未相互错开35d,违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4.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4、 主筋搭接焊时未预弯;5、 钢筋制作、安装工艺水平不高,主次梁交接处箍筋未按构造要求加密,梁柱节点处未设加密箍筋,抗震设防工程的箍筋未做135弯钩,且平直段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6、 构造柱拉结筋和框架填充墙拉结筋间距、长度、数量不足;少数工程后埋拉结筋未做抗拉拔检测。7、 预埋拉结筋间距过大,植筋无专项施工方案且未进行抗拉拔试验。现场搅拌1、现场搅

5、拌混凝土和砌筑砂浆无可靠计量设施,施工现场普遍未按配合比计量上料,所使用的计量设备未进行校准,搅拌机旁未悬挂配合比牌。2、部分工程无混凝土开盘鉴定报告,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管理混乱,随意性大,无法保证按设计要求下料搅拌;3、大部分砂浆外加剂无型式检验报告。砌筑工程1、部分工程使用小型砼砌块的未按规范要求反砌,墙体交接处留阴搓,框架填充墙顶部未按规定斜砌。2、部分工程砌体结构砌筑质量较差,通缝、竖缝不饱满、水平灰缝超厚现象较普遍;框架结构中的顶皮砖未能留置够一定时间以待沉降稳定后斜砌挤紧;3、随意在墙体上开槽留洞又无补强方案;4、断碎砖上墙;混凝土砌块和页岩砖混砌或竖砌;临时间断处未按规范要求留设

6、。5、门过梁搁置长度不足,钢筋砖过梁制作不规范。6、部分砌体工程的钢筋砖过梁使用混合砂浆砌筑。砂浆饱满度(特别是竖缝)较差,个别工程墙体透光。脚手眼留置及整补不符合要求。仍有相当部分的砌体组砌方法不正确,甚至有五顺一丁的现象。7、一些工程的构造柱马牙槎砌筑错误,个别马牙槎高度达到0.55m,凹凸部分仅有0.25m。模板支撑工程:1、模板支撑体系较乱,大多数工程的模板施工方案无针对性。2、仍然有不少工程的模板立杆接长使用,立杆底部垫砖,无扫地杆。3、模板安装中,既不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又不按照工艺要求操作,造成因模板安装不规范产生的混凝土构件表面质量缺陷多,特别是砖混结构工程的胀模、漏浆、蜂窝、麻面

7、现象较多。4、大部分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未单独搭设,存在先拆后支现象。5、部分立杆悬空,部分支设在浮土和砌块上。楼梯段立杆不垂直。顶托底托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求。部分使用方木代替圆木支撑。6、门式钢管脚手架做模板支撑,间距过大不符合方案要求。部分支在悬挑板上,顶托、底托伸出长度过大。部分门式架倒装,无拉结,部分悬空。安全管理方面施工临时用电:1、部分工程施工用电不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临时用电未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没有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电箱无标识,一个开关箱控制多台设备、无隔离开关,多数设备未做保护接零,电缆乱拉乱搭拖地受机械碾压,电箱设置不合理,部

8、分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错误,楼层移动式开关箱无防护门。2、 个别工程仍违规使用建设部明令禁止使用的HK型隔离开关。3、部分工程未按要求实行三级配电,个别开关箱控制多台设备,总配电箱漏电开关参数偏小且漏电开关失灵,用电设备未做保护接零,电线不分色,电缆拖地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4、PE线引出位置不正确,部分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未与PE线连接或连接不牢固。部分设备存在二级配电现象。电线电 缆敷设不规范,乱拉乱挂,甚至用普通电线挂在金属脚手架上,存在安全隐患。脚手架:1、 部分工程脚手架缺横向扫地杆、部分横向水平杆不在主节点上,拉结点偏少,作业层安全网未高出作业面1.2m,首层、作业层未满铺脚手

9、板,架体中间层未按要求封闭。2、 一些悬挑式脚手架未做到立杆“根根落地”,悬空立杆无任何加固措施,导致架体变形严重。部分工程正在进行外墙涂料施工,脚手架已拆除安全网和连墙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3、 架体与建筑物的柔性拉结点少且只拉不顶,架体内未按要求封闭,首层、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安全网未全封闭。4、钢管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拉结存在“只拉不顶”或“以柔代刚”的现象,属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模板工程:1、大部分工程的模板搭设与方案不符,荷载计算不规范,个别工程的模板方案无操作性。钢管支撑的立杆不垂直,缺少水平拉结,且间距过大;使用木支撑的顶木用圆木,立杆底部垫砖现象较普遍。2、部分工地模板工程专

10、项施工方案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未按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及中间水平拉杆,存在木主杆接长使用和底部垫砖现象。3、模板实际搭设往往与方案不符,许多工程的楼层模板计算为梁、板分离式受力计算,但现场为梁、板共同受力搭设;少数工程模板支撑受力体系混乱,门式脚手架居然与木杆混合搭设,门式脚手架调节螺杆外伸长度超过200mm;在悬挑板上设立杆支撑,楼梯模板立杆斜支;木模板支撑体系传力途径混乱,使用梁侧模传递板荷载,不符合方案要求,部分立杆接长、斜支,部分大横担使用圆木代替方木,立杆未剥皮、尾径偏小,支撑在悬挑板上,缺纵横向水平拉结。施工机械:1、部分项目的井架和塔吊未经检测就投入使用,井架无楼层安全门、吊篮安全

11、门、安全通道和停靠装置,且无专人操作。2、少数工程的物料提升机、塔吊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备案,物料提升机无吊篮安全门、无楼层卸料平台防护门、无一视频两联动装置,停靠装置失效,楼层卸料平台底板未固定。塔吊、施工电梯顶升和附墙装置安装未经验收。施工电梯使用超过3个月未做坠落试验。塔吊用卸料平台三面防护不严,作业人员对限荷重量概念模糊。文明施工:1、一些工程的施工现场没有围挡封闭,大门设置不符合要求,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不整齐,安全标牌缺少,施工项目部未设办公室。临边防护:1、部分工程的临边防护不严,楼层阳台临边未设安全防护,楼梯、楼层临边防护未搭设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电梯井口未设置防护门或虽设置但不符合要求

12、,基坑开挖无挡板,周边超堆荷载。2、部分工程临边防护不严,“三宝”、“四口”防护不到位,对工地易发事故部位未采取可靠防护措施。个别工地现场无照明,洞口未做防护,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物料提升机:1、大部分工地物料提升机未按规定安装“一视频二联动”装置,无楼层安全门,无楼层停靠装置,缆风绳与地锚打拉不符合要求,有的缆风绳直径达不到9.3mm,卷扬机控制按钮未采用安全电压,部分物料提升机未检测、未备案,楼层运输通道与外架相连。资质管理方面1、大部分项目班子管理人员不在驻桂备案名单上。2、无公司对项目部质量安全检查资料。3、专职安全员数量与建设部要求不符。安全员证件不符合要求,未参加年度继续教育。4

13、、物料提升机接料平台搭设无专项施工方案;部分专项施工方案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5、节能公示内容不全。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 (10)结构吊装就位偏差过大; (11)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 (12)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 (13)金属栏杆、管道、配件锈蚀; (14)墙纸粘贴不牢、空鼓、折皱,压平起光; (15)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 (16)喷浆不均匀,脱色、掉粉等。 1. 各种构件及预埋件摆放位置和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和图纸要求2. 混凝土浇筑完未及时浇水养护3. 平整度梁截面偏大4. 梁垫块间距大于1M短边垫块不够5. 保护层不够拉钩设置不对6. 板面部分负弯矩筋在梁上弯钩长度不符合要求7. 梁垫块设置不位8. 局部钢筋保护层不够,钢筋间距需调整9. 1号楼窗边刮糙未按控制线施工,存在有垂直度偏差。二号楼窗边外侧保温砂浆不顺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