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铁矿和稀土定价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4页
文档ID:492163840
铁矿和稀土定价_第1页
1/4

重拾我国铁矿石和稀土的定价话语权论文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作为世界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却年年在被迫接受铁矿石卖家的提价,丧失应有的话语权 同样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却在价格问题上被一压再压,文章分析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连续攀升的原因, 并提出了扭转我国钢铁企业被动受价, 同时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并非针对某个国家, 而是要改变以前不合理的稀土贸易体系, 让稀土的价格和使用量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为此,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产能、国家储备等,促进稀土行业整合与结构 调整,下调出口配额只是其中一环而且,配额限制只适用于矿石,不适用于成品事实上,在某种意 义上,中国下调出口配额,只是为了反击西方的技术封锁,促使外国企业把生产转移到中国 决定重拾话语权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铁矿石稀土话语权采购联盟期货定价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钢材的需求从而带动对原材料铁矿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国2000年到2003年铁矿石产量一直不足亿吨,增加不明显, 2004年铁矿石产量突破3亿吨,国内的铁矿石已不能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 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200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

然而自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增长, 作为世界铁矿石的最大买家, 却年年在被迫接受铁矿石卖家的提价 为何大买家却不能在价格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为何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掌握不了谈判的话语权呢?一、 世界铁矿石供需现状尽管我国是世界十大铁矿石生产大国之一, 但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铁矿石主要分布在辽东,冀北和川西地区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中小矿多、 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中小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造成产能消失, 使我国铁矿石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供应不足部分必须依靠进口来解决在未来几年里,对铁矿石的需求还会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南非、加拿大和瑞典是世界铁矿石十大生产国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为亚洲中,日、韩、中国 台湾4个国家(地区)和欧洲英、法、德、意4个国家,8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 80%左右二、 我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高价的原因2002年以前铁矿石市场长期供大于求,价格始终低位徘徊,每吨只有 25-30美分2002年后,由于中国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和国际钢材价格的上扬, 国际铁矿石价格也迅速生温, 2005年比2002年价格累计涨幅达到了 % 2005年一年就上涨了 % 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又要求把价格再上涨 19%铁矿石的价格涨幅之快其消极影响是广泛的, 除了对钢铁企业本身的影响, 还直接影响了钢铁业下游的产业链,铁矿石涨价由此引发的钢铁价格上涨,必然对家电,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力,汽车等下游产业产 生巨大的影响。

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快速飙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日本企业主导亚太地区铁矿石价格由于中国进口矿石的长期合同价格完全由矿石巨头和日本钢铁企业的协商价格为主导 日本企业的谈判价格直接主导亚太地区的铁矿石价格, 中国企业只有被动接受因为日本钢铁企业在世界各主要铁矿山几乎都有投资,即使高矿价使其钢铁业受损,还有矿山投资利润弥补2、 我国采购体制决定的被动态度长期以来中国在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上实行行政计划体制, 提倡企业埋头做事不出头,养成了企业被动的态度2004年10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武钢集团公司、首钢 集团公司、邯钢集团公司正式被国际钢铁协会接纳为国际钢铁协会 (IISI)会员尽管是由于其他原因才使得这么晚才加入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话语平台,但毕竟痛失了不少发言机会3、 谈判双方力量不均衡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是在逐年谈判的基础上商定的, 当供需双方就一种矿石的价格达成协议后,其他供需方就以此价格作为参照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给方,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垄断了 80%货源,中国虽然占有40%的需求量,但买方是中国众多钢铁企业, 谈判地位悬殊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达 870家以上,而且布局分散,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利用进口矿,每个钢铁企业都有 各自的利益,集中度低。

加上目前我国从事进口铁矿石的贸易商很多, 这些贸易商的利益不同,很难形成统一对外的合力 谈判地位的悬殊导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们态度强硬 在铁矿石的谈判中,中国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从而增加了卖方手中的砝码另外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进口铁矿石谈判的主动性不 够、经验不足过去我国铁矿石进口大都是由贸易商进行代理,贸易商不可能参与进口矿价谈判由钢 铁企业自己经营进口铁矿石贸易直接与矿石供应商谈判的 历史并不长,经验不足,这也致使被动接受提价4、内部利益驱使的投机行为2006年铁矿石谈判中方企业本已经主导了整个谈判过程, 经过我国钢铁企业的努力使供方 40%的涨幅要求没有实现,但最终还是得接受 19%涨幅的结局虽然亚洲其他钢铁企业的“放水”是最大的原因,但个别有长期协议的钢铁企业与贸易商在低价进口铁矿后, 转手高价倒卖给了那些没有长期协议资格的小企业,造成了一种产品,两种价格, 中国铁矿石市场价被抬高,给了供方“中国市场价高”的口实三、扭转被动受价,重拾定价话语权1、 规范国内铁矿石开采中国的铁矿资源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目前已探明2034处铁矿石产地,铁矿石资源量亿吨, 居世界第四位全国共探明各类富铁矿储量约亿吨。

但这些已探明的铁矿石产地有许多存在无序开采现象, 造成了铁矿石资源的极大浪费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加大了对无证开采、 滥挖乱采及破坏性开采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以保护铁矿资源,保证铁矿石的有序开采2、 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的开采合作市场内部化理论已经揭示企业内化某些外部交易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从而起到稳定价格的作 用我国企业要采取主动走出去的策略, 让国际矿业公司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绑起来 如果用较合适的价格购进国外矿山的股份,或者联合开采,不失为一种较适宜的中长期策略, 既可保证钢铁业的持续发展,也可让下游产业获得应有的利润 实际上国内钢铁企业已做出了初步尝试 2004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与我国武钢、马钢、沙钢和唐钢四家主要钢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成立合资企业联 手开采铁矿,此举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将缓解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紧缺的现状3、整合国内钢铁行业,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必须对内加速推进钢铁产业整合, 加快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 减少资源浪费,以减轻铁矿石需求压力,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通过产业整合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 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谈判中形成一致对外的声音。

4、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我国钢铁企业要主动出击,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前提下,主动邀请各主要矿石供应商开始商谈铁 矿石价格,不能再次被动接受日本的谈判价格 在具体合同方面应以签订长期合同为主, 尽力避免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5、 建立大宗原材料采购的安全保障机制由于很多大宗原材料都是战略物资, 我国对进口的依赖会日益严重,必须从战略上考虑在采购方式上鼓励和推动我国企业联合采购, 形成联合采购方式,有几家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组成联盟, 有这个联盟负责集体采购海外大宗原材料, 增加企业谈判能力为此可以借鉴中国有色金属的铜精矿谈判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铁矿采购联盟应尽快建立大宗原材料采购的安全保障机制6、 改变定价模式,创建期货定价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主要有三种定价模式, 现货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 其中现货交易价格容易受当下的供求关系影响, 不利于原料价格的稳定, 而期货交易,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已成为国际重要原材料主要的定价模式 为此应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贯彻原材料采购期货战略模式, 通过海外期货交易市场影响定价机制;设计自己的期货交易品种,结合大买家地位优势和交易中心区位优势,比如将上海、 大连的期交所建立成世界性定价中心。

7、强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和信息引导作用政府应完善自身的职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减少对价格体系的干预建立公开、透明、权 威的信息披露机构对于稀土资源,中国对稀土的管制颇受国际关注, 按照计划,中国将大幅度减少稀土的出口,一些国家对此表示不满去年 6月,美国和欧盟就此问题上诉世贸组织,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 行列事实上,美、欧、日本利用前些年稀土价格的低迷,各自进行了对稀土的储备,据悉,日本储备的 稀土至少够其使用20年,他们在乎的不是相关产业受影响,而是不能继续低价购买稀土因此,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就是要让中国继续当冤大头,任何正常的国家都不会同意同时在现实中,出于环保因素,美国和欧盟国家明确表示会禁止水银出口, 日本因为战略因素禁止碳化纤维和镍合金等出口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中国也应有自己的正当诉求大而不强”是我国稀土产业的显着特点,虽然开采量大,几乎占全球市场的 97%但主要生产廉价的初级产品,相关的研发和深加工比较落后,高端应用技术被国外垄断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的稀土精材多为日、美等国掌控钕、 镧、镝、铽等精材,纯度每提高 1个百分点,价格就几乎翻一倍。

从中国进口廉价稀土,生产出高精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 附加值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这样的买卖太不划算需要提高深加工能力,真正从产业链受益靠牺牲环境、血拼价格获得市场的中国稀土产业, 属于最低层次的竞争,不可持续发展稀土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必须立足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即将公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 ,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浓度门槛控制在 50ppm以内如果真正执行该标准,全国 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面临倒闭对此,专家们并不敢乐观,反而对该标准的执行表示怀疑, “有的工厂一旦遇到检查,就会提前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 全国正在大刀阔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为此甚至大范围限电 那些排污不达标的稀土企业,当然也在取缔范围之内,这正是一个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行业整合的机会如何做好稀土工作呢?打击走私,维护产业秩序是关键的步骤, 稀土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是走私据估算, 2008年,中国的稀土出口走私在2万吨左右而这一年,官方能够统计的稀土出口量为万吨,这意味着当年的走私量 接近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现阶段,打击走私的问题显得尤其严峻,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出口配额制的落实对此, 需要从源头进行监管,掌握每一家稀土分离厂的产量以及销路。

中国的稀土资源正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中国限制对日稀土出口的传言尘埃未定, 昨日又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正在制定战略增加美国的稀土产量,五角大楼也将完成有关美国军方对稀土依赖度的研究 」在事实上通过此前的整合,中国稀土集中度已经有所提高这让稀土价格得到大幅回升, “稀土卖成土豆价”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但随着各方力量开始意识到稀土产业前景可观并争相进入该行业, 中国的稀土产业正受到更大的挑战针对稀土生产的污染问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也坦陈, 中国生产的稀土占全球较高比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污染很大、代价很高,一些国家不愿去做而稀土行业专家、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对此则忧心忡忡他认为如果真正执行《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国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 面临倒闭由于执行的难度较大,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康对《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 能否真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