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11451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 程”虽是一个外来语,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许多中小学对活 动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 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一)校本课程的涵义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 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 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 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 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

2、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 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 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 和可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关联性,是指课程计划中的校本课程与同一课程计划 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 校本课程只是新课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有独特的育人功 能,但决不能取代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 要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其关联性有三方 面的含义:第一,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家课程、一地方课程各自 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第二,校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国家课程、地方 课

3、程的总课时具有整体性,第三,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 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 根于学校的特性。这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本特 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一方面, 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 务;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 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 而设置。所以,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 它们的有力补充。其次,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校本课程开发 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长为首的本校教

4、师。第三,校本课程深深植根于学 校。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 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机 构成的一片沃土。它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根 深深扎在这片沃土里。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 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 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作为育人蓝图和育人媒体的学校课程 应适当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然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只提供学生 极有限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 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当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

5、到比 较成熟的阶段时,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 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 课程的可选择性是逐步增强、分层推进的。(二)校本课程的特点校本课程的特点主要指校本课程的结构、功能与国家课程的结 构、功能之间的差异。这集中表现在:校本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 性。换言之,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 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 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 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的特点主要决定于构成校本课程内在结构的三种基本 成分(即课

6、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与构成国家课程的三 种基本成分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以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 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综合 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 作、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由这样 三种成分组成的校本课程具有四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实践性。校本 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 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 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

7、践、重知 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其二是探 索性。成熟的校本课程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理念。凡有显著育人功能的各门校本课程大多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 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 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 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 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 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 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其三是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 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卖媒体中收集组织 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 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其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 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 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 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 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以上分析充分说明,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学 科类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