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10999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重点讲解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佳木斯市第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 ,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及我校工作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一、地震应急领导机构(一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韩少云副组长 :凌子峰林涛组员 :王勇隋宏王阳田宏伟(二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校防震减灾工作和平时地震应急工作。1、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强化工作职责 ,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 ,广

2、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二、平时应急准备(一办公室的平时应急准备:1、组织各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监督、检查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2、每年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包括避震演练、简易救护等内容的地震演习。(二教务处的平时应急准备:1、将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科普教育内容。2、采取召开主题班会、地震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总务处的平时应急准备:1、做好教室校舍等建筑设施的抗震安全检查。2、购

3、置、储备救灾物资。3、因地制宜 ,利用操场、球场规划校园内避震疏散场地。(四团支部的平时应急准备:采取布置宣传橱窗、编印(或散发地震常识等形式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五医务室的平时应急准备:1、向学生进行医疗救护常识教育,适时举行防震医疗救护演练。2、储备救灾药品。三、临震应急措施接到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 ,立即启动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 ,成立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校广播站 ,指导、协调全校地震应急工作。(一办公室 :召集有关部门部署地震应急工作,保持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二教务处 :稳定学生情绪 ,做好思想工作 ,适时组织避震疏散和简易救护演练。(

4、三总务处 :1、组织抢险队伍 ,做好救灾准备。2、制定物资紧急调用计划。(四团支部 :动员全体共青团员 ,组织志愿队 ,协助做好宣传工作。四、震后应急反应(一办公室 :1、按照二十三小学地震应急预案立即组织青壮年教职工先行开展抢险救灾 ,指挥协调现场地震应急工作。2、迅速与上级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3、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全部深入一线,检查了解震情及相关指挥工作。(二教务处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 ,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A、各班学生在上课教师的组织下按下列顺序立即撤出教室到操场中央避震 :教学楼同时进行 ,楼上两侧班级靠右侧通行 ,同时经大门撤出教学楼 ,楼下两侧班级靠右

5、侧通行 ,同时经两侧小门撤出教学楼。B、所有校内其他指挥人员最后撤到操场中央。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5、做好师生受灾情况的调查和安抚工作。6、相关心理咨询工作。7、认真做好震情检测工作,对校园内及周边地区反复加强检查,避免隐患险情再次发生。(三总务处 :1、紧急调配救灾物资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配合市区民政部门接收、分发救灾物资和资金。2、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保障学校公共财产安全。3、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害调查、评估、统计工作。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5、做好受灾师生的保险理赔工作。(四医务室 :组织现场救护和灾后防疫工作。五、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