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09876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 清平乐 村居一课的设计意图 人类的发展是不能割断历史的,是有根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努力挖掘中国母语的“根性”来营养儿童。而古诗词恰恰是这种“根性”的浓缩、精粹,是营养儿童言语生命的佳品。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古诗词的教学研究,尝试着概括出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吟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重境界,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途径。古诗词语言凝练,情辞并发,意境深远,同时又兼具音乐的特质,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因此,我们倡导古诗词就要用古诗词的方式来教,要把古诗词教成古诗词。吟诵是古诗词披文入情,披文解义的入口,同时它又是化我入诗,内化于心的入口。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的教学设计中

2、,我们让吟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学功效。初读吟诵,在于熟悉字面,疏通诗句,直觉感受;反复吟诵,在于体味品悟,具象入境,加深感受;熟记吟诵,在于情感体验,蓄势而发,抒发感受。第二重境界:品古诗词创作的年代十分久远,再加上篇幅短小,用字遣词非常精炼。有时甚至和我们平常说话、写作不大一样。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字词的品味。它有三个层面,一是“扎扎实实”,也就是做到生字音形义联系实在,识读写用实在;二是“知冷知热”, 也就是字词的教学要注意情感温度的饱满;三是“有源有脉”,也就是字词的教学要注意汉字背景文化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字词的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识字相结合,

3、突出了“翁媪”的部首表义特点,“吴音”的地域文化特点,并借助了词典(“无赖”)、插图(“相媚好”)等媒体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剥”)来辅助教学。细细地品,品出了“最喜小儿无赖”、“醉里吴音相媚好”特有的韵味和魅力。第三重境界: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古诗词的这种画面感是由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呈现出来的。古诗词教学依文而想,具象成画,是第三重境界。物象是诗词中静态的存在,它可能是凌乱的、个体的,瞬间捕捉到的;意象则是阅读者想象中动态的存在,是物象在每个人心中的投影,它是经过自我加工的,融入个人情感的,可以组合提升的。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寻找画中所“有”的物象,还要让这些“有”的物象堆积出心中的意象,这

4、个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先读读词,说说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继而引导学生进入画面,想象景物的特点,想象人物的情态;最后让学生通过描述展现脑海里的画面。眼中有物,心中有象,由点到面,画面就逐步丰富饱满起来,变得灵动而美好。第四重境界:境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当心境与物境契合之际,诗词灵性会涌上心头。我们姑且把物境看作是第三重境界“象”,那么“境”就是象的提升。古诗词教学同样讲求意境,寻求入境的突破口。意境的入口,首先在于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本身,一是语言文字的具象触摸,二是

5、语言文字的空白想象,三是语言文字的吟诵复沓。其次,适当的“知人论世”,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感受,从而走进意境,触摸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愉悦境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刻意触摸的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是一对怎样的翁媪?勾起学生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相媚好”的情态,生发出无穷的想象。同座扮演翁媪,亲热聊天的真切体验,更使得学生身心入境。醉的不仅是形,还有心。美好和谐的生活,不仅令翁媪陶醉,还令词人陶醉,令读者陶醉。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当他在上饶地区,看到这样安宁美好的村居景

6、象,该是怎样心神向往?为了突出这种意境的美好,我们还通过播放战乱配音来对比反衬。心境地探究,让学生和词人一起呼吸,像词人那样思考。第五重境界:和“和”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首先是诗人的眼光、教师的眼光和儿童的眼光的融合统整,要用古诗词承载的丰厚的文化内涵熏陶儿童,规范儿童的同时保有儿童的天真、浪漫,使得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生命存在。其次,是诗人语言、教师语言和儿童语言的碰撞共振。当孩子们在古诗词诵读中把自己的发现、感受、思考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出来的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言语生命的内在图式,着眼激活和唤醒,要有一颗成全之心,承认、尊重儿童的语言天赋,并让这种天赋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潜在性变成

7、生长性。最终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诗词读到最后应该成为学生整体素养中的一种元素,而且这种元素随着岁月还会放大、增值,甚至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中都有古诗词的积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期待这首词特有的语言魅力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沉淀自己的理思。因而基于儿童的立场,处处“让学”。比读发现,初读感知,再读描述,细读对话,深读创作,每一板块地学习,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不断延续、深化,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新发现,再通过“读”、“说”、“写”展现他们各自心中的感受。在我们看来,吟、品、象、境、和,是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实现这样的五重境界,古诗词教学就成为享用的教学,是一种言语的享用,是一种审美的享用,是一种文化的享用,是一种生命的享用。学生必然能够在这样的享用教学中,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不断地壮大自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