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09298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 (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调适不妨学学这8招当教师累,压力大,负担重,时刻不轻松。但是教师一定要快乐起来,与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教书育人的事业是快乐的。当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社会处境,容易在心理上引起反应甚至导致出现心理不适。这时候,大家不妨试试以下这8招,自我调整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1、控制呼吸法当你感觉情绪激动、就要大发雷霆时,你能做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控制呼吸来缓解焦虑。可以先进行几次深呼吸,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4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4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像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

2、好。2、自我剖析法为了减轻教学给你造成的紧张感,你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和自己交谈:“究竟是什么问题在困扰着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这种简单而理智的分析,你会更容易也更快地摆脱紧张的情绪。3、学习转移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它可摆脱烦恼,忘记忧愁。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谋求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我们能从中享受无限乐趣,冲淡工作中的烦恼,缓释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语,博大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更

3、带来工作和生活的无限生机与魅力。4、投身自然法大自然是慷慨的,去摸一摸绿草的温柔,嗅一嗅花的芳香,闻一闻鸟的心语,看一看夕阳的余辉,即便是看一看小小蚂蚁的无休止劳作,也可得到无数启示:生活中的烦恼、工作中的沮丧何足挂齿。投身自然怀抱,便可一举多得:饱览无限美景,享受心灵的净化,启发创造的灵魂。5、心情放假法轻松的蓝色的多瑙河、匈牙利舞曲、紫竹调等,如一缕清泉注入心田,可给灵魂洗澡。开怀大笑,是清除精神紧张的最好办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说笑话能减少痛苦、抵消伤感、缓和紧张、松弛情绪、健脾养胃,能增添生活的信心。6、沐浴唱歌法洗澡时放开你的歌喉,因为大声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这样可以得到很好

4、的放松,令心情愉快。经验表明,大脑在紧张状态下不能解决的难题,在娱乐、聊天和体力劳动中可能豁然得出结论。阿基米德曾经整日苦思冥想无法解决“金冠之谜”,却在走进浴缸洗浴时顿悟而解。7、肌肉放松法紧张焦虑会导致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血液中比例失调,从而改变血液的酸性,引起钙在肌肉和神经中的急剧增加,令其敏感提高,使人感到颤抖紧张。放松肌肉的具体做法是:1、头部放松。用力紧皱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皱紧鼻子和脸颊部肌肉,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舌抵住上腭,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10秒钟后放松。2、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低下,努力使下巴抵住胸部,保持10秒钟,然后放

5、松。3、腹部肌肉放松。绷紧双腿,并膝伸直上抬,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双脚向前绷紧,体会小腿部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还有肩部、臀部、胸部等处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肌肉放松法有利于缓解肌肉紧张,可以在早晨醒来和夜晚睡觉前做一遍。这样挤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松弛一下神经,活动一下筋骨,可使欢乐和健康同驻。8、摆脱常规法经常试用各种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不常做的事,比如蹦跳着上下楼梯;想像一些广阔、宁静的、舒缓的画面和场景,如田园风光、海上日出、轻舟飘荡等,把思想集中在所想像的事物上,并逐渐沉浸在其中,由此达到精神放松;当然实在气闷时,也不妨采取适度“感情放射”,甚至可哭笑一番。人的发展有内在

6、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类似于“木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即“木头的具体样子”、“木头的形态”与“木头的本源”。教书匠“木头的具体样子”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对等”。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

7、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他们无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难怪一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一言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干瘪刻板,味同嚼蜡,生气全无,是一种对一个人独

8、立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绝非是“像诗一样迷人的字眼”(康德),而是“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杜威)。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满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间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

9、之内”(卢梭)。可以说,倘若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在降低学生的心智,那么,这是一种莫大的“罪过”。教书匠的专业价值是令人堪忧的,专业境界可谓:浑浑噩噩,无一丝灵气与光芒!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名师“木头的形态”处于木头形态的这类教师,手中是一定木头的“形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从量的意义上看,教书匠手中有的几张“木桌”或“椅子”是相对固定与有限的,减一把,则少一把。而名师则可依据自身的“木头形态”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桌椅”,带有强烈的生长性,更能超越外界具体量的规定的局限。从质的意义上看,具备“木头形态”的名师,可打破教书匠亦步亦趋的“单一质地”,通过自身形态的改变、转化、兼容并蓄

10、发展,(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种具体木制工具)形成“综合质地”,可见名师与教书匠两者的“价值”存在高与低,大与小的天壤之别,境界更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名师的基本特质是:思想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品格高尚,沉心治学,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那么,名师具体的“专业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名师是一个艺术家。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更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名师深藏着让人折服的艺术法宝,本领超卓,有别于教书匠的一招半式,半瓶小醋,能够巧妙而又准确的拨动每位学生的心弦,从而和谐地演奏出师生教学相长的美妙乐章。一是,名师具有语言的艺术。名师以其广博的学识与高远的

11、站位,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问题以一句深入浅出的言语,一语道破玄机,达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奇妙境界。名师的一句精辟话语,常使学生萦绕于心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了悟知识的关节而茅塞顿开;一句中肯的批评常使学生幡然省悟而惭愧不已。“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确实是名师高超语言艺术的真实写照。二是,名师身怀绝招。绝招是名师高于教书匠的另一标志,也是“木头形态”区别于“木头具体样子”的分水岭。名师常常本领高强,身怀绝招,手握杀手锏,胸藏百万兵。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用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

12、十五的月亮,分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信笔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清雅意境,令学生叹服不已;有的教师一笔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板书,常令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与易、深与浅、轻与重、多与少、精与博、繁与简、详与略、主与次的精当处理,常令同行钦佩不已。可以说,绝招是名师对教学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炉火纯青境界的见证。三是,名师具有幽默的艺术。“幽默是人生的大境界”(林语堂),是形成力量的最高最佳层次”(特鲁赫伯)。名师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懂得驾驭幽默的艺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终了前抄袭邻桌的考卷,由于时间来不及,仅将答案写上,旁边滑头的备注:过程略。

13、教师风趣的在旁边打个小x,备注:分数略。从而“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的严肃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使人接受”(雷曼麦)。幽默的艺术实质上是名师教学达到高度睿智境界的昭示。其次,名师是一个思考者。“活着就要思考。”名师确实是一个善于思考,渴求思考,勇于思考的人。他们反思自身的专业成长,思考学生的未来朝向,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可以说,名师终身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深悟“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精义,坚守“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进言之,“思考一切学生,一切思考学生,思考学生一切”是名师思考的逻辑起点也是价值终点。一言以蔽之,义无反顾的

14、领受作为一位勇敢思考者所应担当的辛劳与福祉,是名师生命世界的热切企望。无庸讳言,名师是教师行伍中的精英分子与中流砥柱。人师“木头的本源”,即“原木”人师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大师级人物,是精英中的首席代表。人师的发展形态是木头的“本源”,因而既不是“圆”,也不是“方”,更不是“长”,但又包容着圆、方、长,是它们的“母体”,他能适应变化万千的“外界”,演化并创生出万事万物。如果说名师是对教书匠质的超越的话,那么,人师则是对名师这一高层更深的洞悉与超脱,是更为上位的“存在”。从教师的价值真谛而言,人师可谓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生命本义活生生的深刻诠释与彰显。人师的基本特征是:独具慧眼,抉发幽微,含英咀华,揭示

15、要旨,人格崇高,宽容练达,深富爱心,融通万物,达到了大彻大悟、返朴归真的境界,可谓实质名归的大智慧者。那么,人师具体的“专业形象”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人师是一个独创性的人。独创性是人师的最深本性!人师的独创性常体现在:思想深邃,独具慧眼,决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鹦鹉学舌,盲从模仿。他们具有独特的判断和独立的思想,对事物的体悟与思考常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能够于平凡处见“新奇”,于平淡处品出“绚丽”,于无声处听出“惊雷”,于无味处尝出“甘甜”。对学生的困扰,往往能够抓住学生问题的“关键处”,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开启学生心灵的“灵感域”,而后或抛砖引玉,或取瑜明理,或目视点头,或画龙

16、点睛,或点拨指示,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风,心结尽解,豁然开朗,神游忘返,如入微境。其次,人师是一个人格崇高的人。人师必定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身上散发着一股灼热的人格正气,让每位接触过的学生于无形中获得人格的滋养与人性的清明。人师的崇高人格是一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一种最珍贵的教育宝藏。“他们凭借着自己丰硕的精神力量宝库知识泉,智慧火,灵魂峰,无私无尽无悔地孕育一茬茬、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引知识泉浇其心田,点智慧火明其征程,竖灵魂峰壮其行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甚至希望自己生命结束的方式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死在课堂上,死在学生的怀抱里,而且当时正在谈笑风生地讲着课”,至死不渝自己的教育事业。无庸讳言,“太阳底下再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