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08731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教案.doc陈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八年级第十二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西秀区二铺中学:陈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法制教育渗透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教学重点:了解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关

2、键: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互动交流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件定格,如下图所示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第三条: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学生活动: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剪断),再打开就得到一张美丽的窗花,观察可知: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教师活动:归纳轴对称现象特征,引入轴对称图形概念。概念:如果一个

4、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二、 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 课本30页,练习2、 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得到结论: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指出它的对称轴吗?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

5、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三、 随堂练习课本31页练习四、 课堂小结,发展潜能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五、 布置作业课本36-37页习题12.1第2、3、4题教学反思: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