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087293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十(期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素质教育优化设计期末测试卷语文(十)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6小题,共22分1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蹒跚(pn) 愧怍(zu) 吊唁(yn) 罄竹难书(qn)B、嶙峋(xn 两栖(x) 老妪(y )风雪载途(zi)C、荒谬(mi)仄歪(z) 阻遏(y)毛骨悚然(sn)D、尴尬(n) 潮汐(x)伧俗(chn 在劫难逃(ji)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C、运动会上,他

2、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是理想主义旗帜与人生教科书,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问题:(4分)(1)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_国人,名叫_,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疼痛,在

3、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2分)(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中心内容。(2分)5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A.今

4、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

5、语。(2分)看 法: (1分)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6.诗文默写(8分)(1)杜甫在春望中道出战火不断,消息隔绝已久,急盼音信的诗句是_,_。(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 (4)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 , 二、阅读与欣赏(本大题16小题,共38分)【文段一】(共10分)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6、,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念无与为乐者(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7、(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0、填空。(4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文段二】 (共4分) 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

8、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阅读训练:11、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12、“比三旦立市”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买马。 B、第三天来市场卖马。C、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 D、第三天来市场买马。 【文段三】(9分)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

9、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

10、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3体会“镶嵌”“强笑”两词含义。(3分) 14选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老王的性格,命运。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 的人”。(3分)【文段四】(

11、6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16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2分) A B C D 17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1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2分)【文段五】(共9分)火车6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

12、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六年。”“六年?”我震惊。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