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08283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 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1.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运动 高考押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5分) 1.(2012银川一中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B.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一段时间,路程不能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解析】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错;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A错;如质点绕圆弧运动一圈回到出发点,路程不为零但位移为零,C错D对,故选D。 【答案】 D 2.2011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上,中国选手秦凯和罗玉夺得了跳水

2、男子双人3米板比赛的冠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答案】 AD 3.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潮流”火炬传递活动在广州圆满结束。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

3、运动 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解析】 旗向左偏,说明有向左吹的风,由甲的火焰向左偏,无法确定甲的运动状态,由于乙的火焰向右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答案】 D 4.(2012江苏模拟)时速达到350 km的郑州到西安的高速客运专线开始运营,方便了人们出行。已知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运行时间约2 h。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 A.由于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不能视为质点 B.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250 km/h C.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350

4、 km/h D.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 【解析】 动车组在途中正常运行时,不是研究列车各部分的运动情况而是研究列车整体的平动,可以看成质点,A错。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是指轨迹长度不是位移大小,运行两小时,只能估算出平均速率而不能估算平均速度,所以B、D对。 【答案】 BD 5.2012年5月18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的成就和意义可与“两弹一星”并论。假设敌方导弹发射时间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发射经时间t将其摧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相同 B.敌方导弹

5、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 C.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差为 D.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 【解析】 根据曲线运动规律可知,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轨迹不相同,A错;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运行时间分别为和t,所以B错C正确;敌方导弹与我方反导拦截导弹相撞时与地心距离相同,D正确。 【答案】 CD 6.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B.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

6、 D 7.从山东龙口港到辽宁大连港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和“下午三点”都指的是时间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答案】 CD 8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后半程平均速度为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2 B C D 【答案】

7、 D 二、论述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 9(18分)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36 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如下图)。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解析】 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

8、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汽车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26) m=46 m (6分) 汽车速度 km/h=10 m/s,通过这段位移需要时间。6 s (6分) 高速列车的速度 km/h=50 m/s,所以安全距离。6 m=230 m (6分) 【答案】 230 m 三、选做题(10分) 112012年3月南京军区某部进行了一次海上军事演习,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 km时,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

9、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解析】 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 s击中”敌舰”,则有 即:(60 m/s s=2 000 m (3分) 解得 m/s (1分)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1 500 m (2分)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经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 500 m, 即:(60 m/s s=1 500 m, (3分) 解得 m/s。 (1分) 【答案】 20 m/s 10

10、m/s 12如图7所示,一修路工在长为x100 m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离右隧道口(A)x0200 m处,修路工所处的位置在无论向左还是向右跑恰好能安全脱离危险的位置问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解析:设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v,火车速度是v0,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A的距离为x1,离隧道左出口B的距离为x2,则由题意可得:,x1x2x已知x0200 m,x100 m.解以上三个方程得:x140 m,vv0.答案:40 m倍1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的速度为60 km/

11、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1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时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1369121293(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 m/s26 m/s2.设汽车经t秒停止,t s0.5 s.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 (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 m/s23 m/s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 s4 s,匀减速的时间t2 s2 s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