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080417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与虚词(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更新时间:2013/10/31 14:39:40 发布者:佚名2012中考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技巧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

2、表情。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命题解析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

3、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 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

4、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解题技巧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第一题:词语解释题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

5、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九个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即,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七个词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检验,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

6、选择。2、组词法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第二题:句子翻译题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 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 白

7、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 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用组词法轻易的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当然,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 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 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

8、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第三题:内容理解题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

9、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第四题:主旨理解题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发问。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

10、上还要懂得抓细节。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11、)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12、。(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

13、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

14、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