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06896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文档关于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0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为进步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快速开展的节奏,对高中课程进展了课改,现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1.现行教材的特点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好人格的学生学生以进步学生科学素养。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此表达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构造改革方面还表达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响原理

2、、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对待这一课程构造,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响原理、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开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构造的变化,它是用学分

3、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局部,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那么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4、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建立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进步学生终身学习的才能,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才能;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开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开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展承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化学承上启下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为学

5、习后续模块奠定根底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考虑、解疑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提醒化学变化的规律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三、老师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1.重新认识老师的角色地位新课程改革后老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老师不是学

6、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老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老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鼓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开展提供指导。老师不是教教材科书,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上老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老师的教学工作: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妙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2.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7、2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3转变教学观念,施行新的教学方式。4 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5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进步驾驭新课程的才能。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3. 努力进步自己的专业程度。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自觉进展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理论。探究,进步自己的课堂教学程度。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进步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程度扩大知识面。进步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程度。四、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老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新课改培训心

8、得体会 篇2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透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明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资料。透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资料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就应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藏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局部大学资料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老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

9、,自我务必成为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效劳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开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资料,哪些是高考必考资料,哪些是选讲资料,对于不一样的资料就应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新教材中的新资料不急不躁、沉着不迫,不至于应对新问题产生生疏感和紧张感。透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资料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络与区别。专家们所带给的知识框图分析p 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好处。对于必修

10、课程务必讲深讲透,对于局部选学资料,应视学校和学生的详细状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开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开展与需求,作为老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开展与变革作出自我的一份奉献。2透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应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可以进步老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开展与进步。只有明晰地认识并把握

11、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络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明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将个人的智慧与群众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一样的。不一样的思维形式会产生不一样的讲课方式,不一样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简单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

12、思维形式,能使学生左右逢,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群众的智慧融于一体进展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形式。这对于我们进步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好处。3透过网络上一些老师详细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就应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透过网络上一些老师详细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就应怎样打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化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必须的学习要领,构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

13、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根底,潜力立意”。“重视根底”,意思就是从最根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潜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根底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透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生疏感。“重视根底,潜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透过把握课堂教学来到达以下两个目的:一方面,透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步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开

14、展奠定根底。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表达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老师,就应透过自我与群众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效劳。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开展方向和目的,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缺乏。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方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用心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用心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论证明,学生

15、参与课堂教学的用心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就应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外表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泼,学生所答复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根底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考虑;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用心,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考虑。”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似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程度上重复;一些课外表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我的见解

16、;外表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老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时机,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老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展考虑,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时机,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进步。只有用心、主动、兴奋地参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