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06799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专题04 历史解释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

2、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 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

3、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4、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3(2018全国卷I,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

5、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答案:C4(2018全国卷I,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5(2018全国卷I,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

6、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答案:A6(2018全国卷II,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

7、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答案:B7(2018全国卷II,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8、.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8(2018全国卷II,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

9、晚很多,故B错。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答案:D9(2018全国卷II,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n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10(2018全国卷III,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

10、,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8全国卷III,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

11、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12(2018全国卷III,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

12、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8全国卷III,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

13、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8全国卷III,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15(2018全国卷III,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

14、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16(2017全国卷I,47)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