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06693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设备设计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过程设备的应用:1)加氢反应器 2)储氢容器 3)超高压食品杀菌釜4)核反应堆5)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6)深海潜艇2. 过程设备的特点:过程设备向多功能,大型化,成套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 1)功能原理多种多样 2)化机电一体化 3)外壳一般为压力容器3. 压力容器规范:中国:GB150 钢制压力容器,JB4732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T4735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和技术法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4. 过程设备的基本要求:1)安全可靠:1.材料的强度高、韧性好。2.材料与介质相容。3.结 构有足够的刚度和抗失稳能力。4.密封性能好。 2)满足过程要求:1.功能要求。2.寿命

2、要求。 3)综合经济性好:1.生产效率高、消耗低。2.结构合理,制造简便。 3.易于运输和安装 4)易于操作、维护和控制:1.操作简单。2.可维护性。3.便于控制 5)优良的环境性能5. 压力容器的基本组成:1)筒体 2)封头 3)密封装置 4)开孔与接管 5)支座 6)安全附件6.7. 介质危害性: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影响分类的主要是毒性和易燃性8. 毒性:极度危害(级)10mg/m39. 压力容器的分类:1)按压力容器等级分:低压容器L 0.11.6MPa;中压容器M1.610.0MPa ; 高压容器 H 10100MPa;超高压容器 U 100MPa 2)按容器在生产中

3、的作用分类:反应压力容器R;换热压力容器E;分离 压力容器S;储存压力容器C球罐B。 3)按安装方式分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 4)按安全技术管理分类:1.介质分组:第一组介质:毒性危害程度为极 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第二组介质 2.压力容器分类10. 国外主要规范标准简介:ASME规范(美国)JIS B8266压力容器构造-特定标准(日本) EEC/EC指令和协调标准(欧盟)11. 国内主要规范标准介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12. 压力来源的三种情况:一是流体经泵或压缩机,通过与容器相连接的管道,输入容器内而产生压力。如氨合成

4、塔,尿素合成塔。二是加热盛装液体的密闭容器,液体膨胀或汽化后使容器类压力升高,如人造水晶釜。三是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如液氨储罐,其压力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3. 非压力载荷:分为整体载荷和局部载荷。整体载荷:重力,风,地震,运输。局部载荷:管系载荷,支座反力和吊装力14. 载荷工况:1.正常操作工况 2.特殊载荷工况(压力试验开停工及检修)3.意外载荷工况15. 对于圆筒,(Do/Di)max1.11.2,则成为薄壁圆筒,反之,则称为厚壁圆筒16. 无力矩理论应用条件 1)壳体的厚度、中面曲率和载荷连续,没有突变,且构成壳体的材料的物理性能相同 2)壳体的边界处不受横向剪力、弯矩和转矩作用 3

5、)壳体的边界处的约束沿经线的切线方向,不得限制边界处的转角与挠度17. 不连续效应:由于这种总体结构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该处的应力具有局限性和自限性18. 厚壁圆筒的筒壁应力值19. 热应力: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在弹性体内所引起的应力。20. 厚壁圆筒中压力与容积变化量的关系 OA段:弹性变形阶段 A点:初始屈服压力Ps AC段:弹塑性变形阶段 B点:全屈服压力 Pso C点:塑性垮塌压力 CD段:爆破阶段 D点:爆破压力 Pb21. 自增强:原理:通过超工作压力处理,由筒壁自身外层材料的弹性收缩引起残余应力的方法;目的:提高屈服

6、承载能力 22. 失稳现象:承受外压载荷的壳体,当外压载荷增大到某一值时,壳体会突然失去原来的形状,被压扁或出现波纹,载荷卸去后,壳体不能恢复原状的现象23. 失稳时呈现两个波纹,n=2,这样的圆柱壳称为长圆筒。n2,称为短圆筒。24. 过大的局部应力会使结构处于不安定状态;在变动载荷作用下,局部应力处易形成裂纹,有可能导致疲劳失效。25. 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合理的结构设计 减少两连接件的刚度差尽量采用圆弧过渡 局部区域补强选择合适的开孔方位 减少附件传递的局部载荷 尽量减少结构中的缺陷26. 钢材分类:钢板,钢管,锻件27. 钢材类型:碳素钢:含碳量小于0.022.11的铁碳合金。以及少量

7、硫、磷、硅、氧、氮等元素 10、20钢钢管; 20、 35钢锻件Q235-B Q235-C系列钢板Q245R、 20G 低合金钢:Q345R,16MnDR,15MnNiDR,09MnNiDR,15CrMoR,20MnMo,09MnNiD,12Cr1MoVR 高合金钢:0Cr13(S11316),0Cr18Ni9,0Cr18Ni10Ti,0Cr19Ni10,00Cr18Ni5Mo3Si328. 有色金属: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镍及镍合金,钛及钛合金29. 非金属材料:涂料,工程塑料,不透性石墨,搪瓷,陶瓷30. 冷加工:定义: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特点:冷变形中无再结晶出现,因而有加

8、工硬化现象。由于冷变形时有加工硬 化现象,塑性降低,每次的冷变形程度不宜过大,否则, 变形金属将产 生断裂破坏。31. 热加工:定义:凡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 特点:热变形时加工硬化和再结晶现象同时出现,但加工硬化被再结晶消除变 形后具有再结晶组织,因而无加工硬化现象。32. 应变时效:定义:经冷加工塑性变形的碳素钢、 低合金钢,在室温下停留较长时间, 或在较高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 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应变时效。 危害:发生应变时效的钢材,不但冲击吸收功大幅度下降,而且韧脆转变温 度大幅度上升,表现出常温下的脆化。 降低危害的措施:一般认为,合金元

9、素中, 碳、氮增加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减少碳、 氮含量,加入铝、钛、钒等元素,使它们与碳、氮形成稳定化合物,可 显著减弱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31.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33. 焊接接头常见缺陷:裂纹,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焊瘤,气孔,咬边34. 焊接接头检验: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外观检查(直观,量具);密封性检验(水,气,油); 无损检测(射线透照,超声波,表面(磁粉,渗透,涡流)35. 蠕变现象:定义:在高温和恒定载荷的作用下,金属材料会产生随时间而发展的塑性变 形,这种现象被称为蠕变现象。36. 蠕变曲线三阶段:减速蠕变,恒速蠕变,加速蠕变37. 松弛: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

10、,随着时间的增长,如果变形总量保持不变, 蠕变而逐渐增加的塑性变形将逐步代替原来的弹性变形,从而使零件内的应力逐渐降低,这种称为松驰。38. 松弛的危害:如高温压力容器中的连接螺栓, 可能因松弛而引起容器泄漏39. 按机理的腐蚀分类: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应力腐蚀40. 应力腐蚀的特征:拉伸应力;特定合金和介质的组合;一般为延迟脆性断裂41. 应力腐蚀的三个阶段:孕育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失稳阶段42. 常见的应力腐蚀:碱溶液(碱脆);湿硫化氢(硫裂);液氨(氨脆);氯化物溶液(氯脆)43. 应力腐蚀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材料;减少或消除残余拉应力;改善介质条件;涂层保 护;合理设计38.

11、压力容器失效形式:按机理:突发性失效;退化性失效(长期,循环载荷引起) 按原因:强度失效,刚度失效,失稳失效,泄露失效39. 强度失效:因材料屈服或断裂引起的压力容器失效,称为强度失效,包括韧性断裂;脆 性断裂;疲劳断裂;蠕变断裂;腐蚀断裂等40. 刚度失效:由于构件过度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失效。 如塔受风41.失稳失效:在压应力作用下,压力容器突然失去其原有的规则几何形状引起的失效42. 泄漏失效:泄漏而引起的失效。危害可能引起中毒、燃烧和爆炸等事故,造成环境 污染43. 屈服和断裂是容器强度失效的两种表现形式44. 韧性断裂是压力容器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达到或接近所用材料的强度极限而 发生

12、的断裂 断裂特征断后有肉眼可见的宏观变形,如整体鼓胀,周长伸长率可达1020%,断 口处厚度显著减薄;没有碎片,或偶尔有碎片;按实测厚度计算的爆破压 力与实际爆破压力相当接近45. 脆性断裂是指变形量很小、且在壳壁中的应力值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发生的断 裂。 断裂特征断裂时容器没有膨胀,即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其断口齐平,并与最大应力 方向垂直;断裂的速度极快,常使容器断裂成碎片。46. 断裂原因-材料脆性和缺陷。47. 疲劳断裂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失效的过 程。包括裂纹萌生、 扩展和最后断裂三个阶段48. 疲劳断口由裂纹源、 裂纹扩展区、 瞬时裂纹区三部分组成49. 筒体结构:多层包扎式:优点:制造工艺简单,不需大型复杂加工设备;安全可靠性高, 层板间隙具有阻止缺陷和裂纹向厚度方向扩展的能力;减少了脆性破坏 的可能性;包扎预应力改善筒体的应力分布;对介质适应性强,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