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0610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免疫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 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 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 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3.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

2、 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4.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 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 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5.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 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 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3、。6.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 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7.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 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8. 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9. Fab(Fr

4、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 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10. 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 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11.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 和膜型两类。12.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 型更易变化

5、,这些区域为超变区。13. 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 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14.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 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15. 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 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16. 调理作用(Ops

6、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 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 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7. 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 五聚体或多聚体。18.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又称分泌成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肽链,以非共价 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具有保护分泌型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并介导IgA二聚体从黏膜下到 黏膜表面的转运。19. Ig功能区(Ig domain):是指Ig分子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每个

7、功能区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 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20. Ig折叠(Ig 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 P片层,两个8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月一桶状”结构。 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21. 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即抗原互补决定区。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 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22. 补体(complement):是存

8、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 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23. 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 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径。24. 补体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 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 活化途径。25. 补

9、体MBL激活途径(MBL pathway):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ASP继而水解C4和C2启动后 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26. 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C9组成。该复合物牢固 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27.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 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CK能调

10、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 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28. 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 可分为IFN-a、IFN-P、IFN-y三类。IFN-a和IFN-P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组 织细胞产生,统称为I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 y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 产生,称为II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29.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一

11、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 a和TNF-P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 毒素。TNF的主要作用包括: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 致热作用;引发恶病质。30.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 维细胞等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CSF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 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M-CSF)、粒

12、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31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质家族,这些蛋白质氨基端多含有一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 其排列方式,将该类细胞因子分为三个亚类即a亚类(CXC)、P亚类(CC)和y亚类(C)。作用是对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起趋化作用。6,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 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7, 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该细胞因子对靶 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13、称为自分泌效应。8, 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产生细胞与靶细胞并非同一细胞,而是 其产生细胞邻近的细胞,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 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

14、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 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3. HLA I类抗原(HLA class I antigen):是由轻、重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重 链(即a链)为多态性糖蛋白(分子量4400ODa),是由人第6号染色体HLA I类基因编码的产物;轻链为非多 态性8微球蛋白(月2m,分子量12000Da),是由人第15号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HLA I类抗原分子 可分为四个区,即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Ig样区)、跨膜区、胞内区。HLA I抗原广泛分布于所 有有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而在神经细胞、成熟的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

15、检出;HLA I类抗原 也存在于各种体液中。4. HLAII类抗原(HLA class II antigen):是由a、P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分 子,两条链均有多态性,分子量分别为3400ODa (a )和2900ODa (P )。HLA II类抗原是由第6号染色 体HLAII类基因编码的产物,HLA II类抗原分子可分为四个区,即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Ig样 区)、跨膜区、胞内区。主要分布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表面,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 T细胞表面;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精子细胞上也可少量表达。5. HLA单元型(HLA haplotype):是指在同

16、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HLA诸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组合。6. 多基因性(Polygenic):指MHC由一组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各自的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7. 多态性(Polymorphism):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8.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的几率高 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几率。9. 单元型(Haplotype):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10. HLA复合体(HLA gene complex):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编码 产物称为HLA抗原。11. HLA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 因编码,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