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06071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始的农耕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的农耕生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宋均博 单位:市中区齐村中学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二、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

2、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通过生产工具的进步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现在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学生:小麦、玉米、水稻等教师:那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3、,他们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食物的呢?学生:采集、打猎、捕鱼教师:这说明他们当时还不懂得农耕技术,也没有开始农耕生活。他们只是食物的“采集者”。同学们想一想,远古人类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会有那些不便?学生: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很大;食物的来源不充足,采集的食物数量有限;打猎时他们的生命常常受到蒙受的威胁;他们居住的地方要经常迁徙。教师:我们再设想一下,原始人类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关键是要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教师:也就是说,想要有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就要进入一种农耕的新生活。那么,远古人类是怎样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呢?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教师:对,我们重点学习前两个。(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原始居民时间地点与流域居 住房 屋原始农业原始养殖业原始手工 业音 乐绘 画工 具作 物河姆渡居民距今七千年前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长江流域)PPT展示分布图干栏式房屋(PPT展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骨制耒

5、耜(PPT展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PPT展示)稻有挖井黑陶器玉器(PPT展示)骨哨(PPT展示)半坡居民距今五六千年前陕西西安市半坡村(黄河流域)PPT展示分布图半地穴式房屋(PPT展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PPT展示)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养殖猪、狗彩陶器纺线织布(PPT展示)彩陶上的美丽图案及符号,其中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PPT展示)表格使用说明:第一步:由学生个人单独阅读教材文本填写相关内容。(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 重点指导学困生。)第二步:小组内讨论交流,由小组长主持。(教师参与其中一小组(整体实力较弱的小组)的讨论并注意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第三步:各小组轮流分项回答表格内容

6、。(PPT课件随时展示出相关内容,教 师随时进行相关讲解。)教师需讲解:旧石器新石器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区别旧石器主要是通过打砸出来的石器,主要制作方法就是用一块石头,砸另外一块石头,靠敲打。新石器,最大的特点主要是磨制出来的。看附图就一目了然,旧石器外表坑坑洼洼,砍砸的痕迹明显,新石器外表光滑,打磨的痕迹明显。从制造工具的方法上来看,新石器制造方法明显要比旧石器的制造方法复杂的多,并且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被制造出来工具的优点。这反映了新石器所代表的生产力的水平要比旧石器代表的生产力水平高。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合

7、作探究:1、通过对表格中内容分析你认为哪一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是什么?教师引导:从工具的使用、原始手工业、音乐绘画等方面分析。学生探究:工具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使用新石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新石器并且石器种类更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制造的是黑陶,半坡原始居可制造彩陶;后者能纺线织布。绘画方面: 半坡原始居的彩陶上有美丽的彩画及符号,这种符号是汉字的起源,更体现了半坡原始居民文明在当时的先进性。教师指导:磨制石器(新石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可有多余的粮食发展养殖业,有相对空余的时间去进行手工业生产,所以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师生

8、共建:由此可见半坡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磨制石器(新石器)的普遍使用。说明:通过时间上的由今及古,通过逻辑上的层层深入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历史情境中去,同时也把第1课与第2课间的逻辑关系呈现了出来。说明:培养学生阅读、浏览教材文体的能力, 说明:通过对表格的完成,达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归纳分析能力。说明:教师的课堂巡视与指导应注重学困生,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指导才有作用。说明:通过对比新旧石器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根源,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代表。说明: 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表格中的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

9、的“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与探究方法。2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来,两者居民所住的房屋不同,主要农作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教师引导:从两个文明遗址所处的地区(流域)去分析。学生探究结论:长江流域炎热、湿热、多雨,房屋要防潮防水,干栏式房屋可以做到;这种气侯又适合水稻的生长;黄河流域相对寒冷、干旱、少雨,半穴式房屋可以保温;而粟这种作物耐干旱。教师总结提升: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从不断的迁徙、采集、狩猎到定居、农耕体现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大大的增强,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时一定要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发展境界

10、。说明:适时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扩展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让学生从教材在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并简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全世界的水稻都改种杂交水稻,将多养活20亿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教师新课结束语:河姆渡先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而水稻产量占世界食用粮食产量的70% 从这个角度来说,祖国的先民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每一个先民都是现代的“袁隆平”,值得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去怀念与崇敬他们,优秀的祖先激励着同样优秀的我们去创造更

11、美好的明天,为“中国梦”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吧!(教师激情的演讲)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完成助学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八、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一张原始的农耕生活简表,学会用表格的方法来归纳分析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表格学习法。第二步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与探究能力。这种设计简单明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课堂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就是趣味性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融入一些学生课堂活动,适当的增加些视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