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上的笑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059194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上的笑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开课上的笑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开课上的笑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开课上的笑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开课上的笑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上的笑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上的笑声 -我的教育案例2014年的春天,我们学校作为随州市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基地之一,在市教研室的安排下,为其他基地学校的老师准备了一次教学交流活动,我接到的任务就是要为其他学校的历史老师主讲一节公开课。在同事们的帮助下,从选择讲哪一篇课文,到采用什么形式、课堂中涉及哪些环节等等,然后一次次试讲,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做好了准备。重要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当听课的二十多名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们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镇定地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七年级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这节课的教学。因为有准备的充分,加上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和充分配合,这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这个班的学生没

2、有上过这一课的内容,因此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事先并不知道,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是很自然的流露,很真诚,师生互动也是很成功的,听课的老师们也是很投入的。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设计的目的就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作为一位读书人,你觉得幸福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你觉得幸福吗?为什么?”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身份和心理特点,他们也是读书人,所以我要求学生从读书人的角度来谈感受。这样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畅所欲言,所以有好多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而且学生的感受基本上都在我的设想范围之内,我也能及时地给出

3、评价和指导的意见。眼看着这节课只剩下几分钟就要结束了,就在我暗暗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女生站起来了,她的感受和前面的回答都不一样!前面的同学们都认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和生活在明朝的时候相比,作为一个读书人是幸福的,我设计问题时也考虑到学生们基本上会这样回答。可是她说:“我认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作为一个读书人,是不幸福的!”此话一出,大家都觉得意外!我也愣住了!然后马上反应过来,微笑着问:“你的想法和大家不太一样呢!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位女生也是很爽快地回答到:“今天我们要学习那么多学科的知识,七年级就要学习七门学科,天天还有那么多的作业要做,我

4、觉得太累了,所以不幸福。还不如像明朝那样,从小到大只用学习四书五经就可以了,学习的内容比我们少多了!”她的回答刚落音,同学们都笑了,听课的老师们笑了,我也笑了,这位女生好像有点不好意思,站在那儿也笑了!课堂里的气氛很轻松,大家边笑边在轻声地议论,为这个不同的声音。可是我不能只是站在那儿笑笑就可以了呀!我必须要把这个话题给接下去呀!那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我呢,看着我怎样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结束这节课的教学。我边在心里快速地思考着,边微笑着对她,也是对其他同学们说:“你们觉得学习任务很多吗?很累吗?”我这样问只是想给自己多争取点缓冲的时间,面对同学们众口一致的回答:“多!累!”我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5、我们的学习任务的确是有些多,但是大家想想看,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还能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她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明朝的读书人一生中只用钻研四书五经,你们觉得那样有意思吗?我们从小到大,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你们学习这些知识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觉得这些知识能丰富我们的大脑,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掌握新鲜的东西,你们愿意选择枯燥的读书生活还是愿意选择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同学们又讨论起来,为我刚才提出来的两个问题在寻求答案。她也和旁边的同学认真地讨论着,似乎在争论到底是做明朝的读书人好还是做现代的读书人好?其实这个女生的回答

6、真的是不在我的设想之内的,当时我不知道还要用什么话来解决这个小插曲,幸好下课铃声马上就响了,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了,我就顺势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课后再查查有关明朝的相关资料,感受一下作为一个明朝读书人和如今的读书人到底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对最后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下结论。公开课基本上是顺利结束了,可是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却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第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

7、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表演者”和“配合者”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第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

8、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9、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反思自己明朝君权的加强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我们教师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只有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才能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花”。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同时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鼓励学生,以求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值得庆幸的是,在这节课上,面对学生的观点与课本、与老师有不同之处时,面对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我没有直接粗暴地否定学生的答案,也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用鼓励和微笑去启发学生,并留下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我觉得这样做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则。但是,我自己也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出现突发现象时,我的应变性还不够灵活,应势利导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想这应该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