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05896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9年修订)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 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 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1. 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 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2. 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 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3. 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 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4. 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 的病例;5. 出现

2、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 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 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 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 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 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 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 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 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 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

3、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 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 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 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 意见。1. 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 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 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 解其目前状况。2. 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

4、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 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 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 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 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 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3. 会诊后:管床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多学科联合诊 疗记录”中,科主任审阅签字,医务科签署意见后留存备案;严 格执行会诊意见,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或更改治疗方案;管床 医师或上级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会诊意见,需特殊检查 或治疗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执行。五、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评价分析工作,每

5、年 至少开展1次评价分析。六、医务科将不定期对多学科联合诊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每季度检查汇总全 院会诊落实情况,有奖罚。七、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附件:1.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组名单及职责2.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附件1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组名单及职责组长:副组长:组员: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任秘书, 负责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日常工作。工作职责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 责;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医 务科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秘书负责会议记录和档案的保存。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定期参加小组 会,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 执行情况。附件2多学科联合诊疗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