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05739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之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基础知识1.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中年兄殁南方() 请归取其孥()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明年,丞相薨() 呜呼哀哉!尚飨() 其竟以此而 殒其生乎() 及长,不省所怙() 窆不临其穴()2 .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 遇汝从嫂丧来葬(s mg)E.故舍汝而旅食京师(sh e)C. 虽万乘之公相(sh 6g)D. 吾往河阳省坟墓(sh eg)3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 及长,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止一岁() 其信然邪?其梦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窆不临其穴()4 .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

2、的一项A.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没世、死E. 遇汝从嫂丧来葬丧事C.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忧伤D.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5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E.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D.毛血日益衰A. 敛不凭其棺C.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6 .选出下列句中红色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A.惟兄嫂是依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E. 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C. 吾往河阳省坟墓 汝来省吾,止一岁D.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7 .对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汝之子始十岁长者衰者而全乎使取汝者始行 长吾女与汝女A.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不同E. 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也相同C. 两个始

3、字不同,两个长字相同D. 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也不同 如耿兰之报然后惟其所愿如不能守以终丧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A.两个女字相同,两个惟字不同E. 两个女字不相同,两个惟字也不相同C. 两个女字相同,两个惟字也相同D. 两个女字不相同,两个惟字相同8 .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汝殁以六月二日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未可以为信 未始以为忧也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A.和相同E.和相同C.和相同D.和相同9 .下列对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乃能衔哀致诚 而神者诚难明 诚知其如此 所谓天者诚难测A.和相同E.和相同C.和相同D.和相同10. 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

4、项A. 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B. 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C. 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D. 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11. 下列红色词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 志气日益微B. 谨拜表以闻C.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D. 臣具以表闻12. 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汝殁以六月二日B. 惟兄嫂是依C.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D.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二.能力训练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赵悰妻父为钟凌大将,悰以久随计不第,穷悴愈甚,妻族益相薄,虽妻父母不 能不然也。一日,军中高会,州郡谓之春设者,大将家相率列棚以

5、观之。其妻虽 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且惧, 既至,廉使临轩手持一书笑曰:赵悰得非君之婿乎?曰:然。乃告之:适极至, 已及第矣。即授所持书,乃榜也。将遽以榜奔归呼曰:赵郎已及第矣!妻之族, 即撤去帷帐,相与同席,竟以簪服而庆遗焉。1以下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妻族益相薄轻视、看不起E 然所服故弊困乏C. 将遽以榜奔归呼曰急速D. 竟以簪服而庆遗焉 赠送2. 以下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A.悰以久随计不第E. 大将家相率列棚 以观之C. 将遽以榜奔归呼曰D. 竟以簪服而庆遗焉3 .对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虽妻

6、父母不能不然也廉使忽驰吏呼将然所服故弊将遽以榜奔归呼曰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将字也相同E. 两个然字不相同,两个将字也不相同C. 两个然字相同,两个将字不相同D. 两个然字不相同,两个将字相同 乃告之 虽父母不能不然也乃榜也 其妻虽贫,不能无往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虽字不相同E. 两个乃字不相同,两个虽字相同C. 两个乃字相同,两个虽字也相同D. 两个乃字不相同,两个虽字不相同4 .对下列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A.大将家相率列棚以观之E. 众以帷隔绝之C. 乃告之D. 妻之族,即撤去帷帐E. 州郡谓之春设者F. 赵悰得非君之婿 之的用法和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之指代赵悰夫妇的是:5 .为本文选择一个

7、恰当的题目:A.赵悰及第 E.及第之后C.及第前后 D.及第之时附参考答案2.D;3 .依靠;地;下棺入穴;1 .mbn Us 1h mgxiy也 hubi an;停、住下;真实、确实;继承人;继承;慰问;墓4.B;5.D;6.C;7 .AD;8.B;9.D;10.C;11.A12.B;* 1.B2.A3 .DD4 .DF5.CE对科学的科学评判高二(10)李童时下,科学引起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弓I发了不少争 议。科学是把双刃剑,这是人们所公认的。那么,科学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本 身是否也包含着邪恶的成分呢?科学事业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量子物理学家费恩曼

8、在科学的价值一文中记录了他 探索这个问题时的所思所悟。首先,他认为科学知识能使人们做许多事业;但,科学本身可没有带着使用说明。的确,当科学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时, 功劳应有一部 分属于指导着我们的道德选择。佛经中有一句箴语:每个人都掌握着一把开启天堂 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也同样能打开地狱之门 。从最早暴露科学两面性的曼哈顿 计划到最近的克隆人事件都可以看出, 科学恰似这把钥匙,在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 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这种意识,正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具备的。但接下来,费恩曼提 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科学的这种产生巨大影响的能力本身是一种价值。对于这种钥 匙,用它开哪扇门的过程,本身已经有价值了。当人类用核武

9、器互相威胁的时候, 当我们为了克隆人应不应该而争论不休,最终立法禁止的时候,其实正在进行这 个过程。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当人们回顾科学带来的灾难时会发现自己已经 从中汲取了它的价值,获得新的发展,向人类理性的更高台阶上迈进了。费恩曼的第二个观点是认为科学可以提供智慧和思辨的享受。我十分同意他的 一句话:如果我们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正是为了让各种人能享受他想做的事,那么科学家们思辨求知的享受也就和其他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学习、思考就可以获得这种享受。而这往往是被终日忙碌于家庭与工作的人们 所忽视的。另一个不容低估的价值是科学改变了人对世界的概念。过去,在人的心中宇宙 是固

10、定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所有事件会重演,所有的人会复生。机械唯物主义虽 然使人们抛弃了 循环事件的想法,描绘出的图景似乎也是一种确定的东西。广义 相对论彻底结束了绝对时间概念,而量子力学则终结了确定性,明示我们一切事件 都是建立在几率上的,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各种现象。在不断探索的旅程中, 以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已经变为了现实。知识的进步总是带来更深、更美妙的神秘, 是一种近似宗教的感受。没有科研经历的人大概不会有这种感觉,可虽然如此, 我想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每当我在书店里走过一排排高等数学、理论物理、化学分 析的书籍时,都会有一种激动和朝圣一般的虔诚,尽管我一本也看不懂。那时我总 觉得在我面前的

11、不止是书,更是人类辉煌的过去与充满希望的未来。我对科学的了 解仅限于课堂和一些科普著作,但我已经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与伟大,这是一种心理的感受,不太能用语言表达的。我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把科学作为一个事物, 而不去更多的思考品味的话,将是他一生的遗憾。从这点上说,科学的巨大魅力也 是它的价值之一。文中阐述的最后一个观点,稍稍有些间接。费恩曼认为,科学家的无知、疑惑、 不确定的经历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史上,完全确信某种理论而不留任何余地的科学 家结果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保守、错误,甚至影响科学的进步。当我们承认自己知 之甚少的时候,我们便开始找到了发展自身的道路。在此,我惊讶于费恩曼的丰富 联想:民

12、主制度即由此缔造。他称这是纠偏的方法。正因为没有一个人绝对懂得 如何管理政府,才有民主制度来保证新的想法产生、被尝试,并在必要时被抛弃。 这段内容我反复读了几遍,真正明白后我顿觉费恩曼思想之深刻。思想自由,承认 无知是伟大进展的基石。这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上是一致的。由此我又想到,一 个国家如果首先不具备科学的精神,不能深入认识科学的价值,是绝对不能取得较 大的发展的。只把目光投向科学的应用性、实效性,只能获得短期的利益。在科学的价值一文中,费恩曼从理性的角度对科学的价值作了一个具有科 学的严谨态度的评价。这评价对于当今充斥着 科学的威胁、科学理论的终结观 点的社会,值得深思。【评语】对科学的科学评判是一篇读书心得,作者谈了她读美国量子物理学家费恩 曼科学的价值一书的体会。文章采取边介绍、归纳作者观点,边谈自己阅读心 得的方式,每介绍一个观点,习作者就谈这一观点的指导价值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井井有条,又颇具个性。特别是写自己徜徉于书店那书海之中的感受,既 是对费恩曼的理解,又是习作者思考的收获,同时也印证了费恩曼的观点,构思巧 妙且逻辑清晰。可以讲,全文充满了睿智和灵气,是一篇耐读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