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05585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2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含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单元概览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内容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建立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即是全球化的产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单元主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第22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

2、体系的建立(1)背景随着二战胜利之日临近,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实力的膨胀使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2)形成: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内容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影响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组

3、织的成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国际组织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3)特征投票权的多少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4)评价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消极: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

4、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2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1)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原因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评价(2)战后资

5、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组成:包括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史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岳建勇全球

6、时代的美国与中国史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学会读史史料一指出了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由可知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由可知以美国为主导;由可知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系。史料二表明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从史料中二战后欧美关系的状况可判断其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史料二的结论句。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

7、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提示】特点: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系。措施:推动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提供援助。(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提示】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思维拓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作用(1)原因必要: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

8、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主要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3)作用积极作用: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11944年6月,美、英、法、苏、中等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重新绘制战后全球经

9、济蓝图。会上,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与会的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这意味着美国()A与英国的同盟关系破裂B取得在世界金融中的领导地位C开始策划对苏“冷战”D其国力不足以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解析】二战后美英仍维持盟友关系,故A项错误;此次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美国开始策划对苏“冷战”的标志是二战后初期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与会的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可知美国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资本主义世界领袖,故D项错误。【

10、答案】B22012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A联合国与欧盟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C世界银行与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解析】希腊渡过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组织的贷款和帮助,联合国不具有提供贷款的职能,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为出现收支不平衡的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职能,希腊是欧盟欧元区成员,可以得到欧盟的支持和援助,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是对会员国发展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不救助金融危机,故C、D两项错误。【答案】B3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

11、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材料中“美国实质性的优势”从根本上说是由其经济上的优势决定的,故A项正确。B项是从政治角度进行评价的,与材料不符;C项中的“消除”表述错误,应是“减少”;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及关贸总协定,D项表述片面。【答

12、案】A考点2|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1)背景必要性可能性(2)过程步骤史实欧共体的形成开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发展: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经济一体化建设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实现贸易自由化1968年,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着手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汇率1985年,提出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1993年正式开始运作扩展欧盟初具规模成立:1991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成员国增加:2007年成员国增至27个欧元诞生诞生:1995年,欧盟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

13、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意义: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并且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3)意义对欧洲: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促进了欧洲发展。对国际格局:欧洲一体化反映了20世纪下半期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它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欧共体和欧盟的区别从欧共体到欧盟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其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欧盟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内容扩大到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对二者的区分关键在其性质上,这也是易混淆的地方。

14、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1)背景世界全球化发展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应对全球化的需求。(2)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条约生效。(3)宗旨:协定规定,美、加、墨三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4)影响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它们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经济互补。较好地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三国经济的差异,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1)背景20世纪7080年代,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2)过程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3)宗旨: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4)特点各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称为“APEC方式”。(5)意义大大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