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05430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5001420《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案例 论诗文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是近年来高考、小高考流行的题型,也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的有效途径,符合新课改理念,因而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然而诗文史料因其语言精练而又寓意深刻,从而成为新情景创设的热点。从另一方面讲,诗文材料对历史的研究与理解也是难的的一手史料,它既是作者的感慨,也是当时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应。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是可以对一些诗文引用和借鉴,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中国古诗文 史料应用 历史教学俗话说得好,“文史不分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文材料对历史的研究与理解也

2、是难的的一手史料,它既是作者的感慨,也是当时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应。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是可以对一些诗文引用和借鉴,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我有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这课在必修二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重农抑商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商业能够走向全面繁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经过仔细、认真地思考和准备,我决定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业都会的崛起、市的发展、总结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等个方面开始我的历史教学。 对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我想先理出知识的整体框架,然后再展示一些材料,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知识体系:(1)商业起源于夏、商,春秋战国

3、前官府控制严密 (2)春秋战国后,私营商业崛起,出现了大商人阶层 (3)汉唐:抑商政策,商业经济发展缓慢。 (4)宋辽金元:新发展,打破市坊制度;经济重心东进南移;纸币出现;对外贸易陆路转为海路 (5)明清:商业经济继续发展并有了新的突破,如出现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商帮、会馆;市场扩大繁荣;同时明清也开始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我准备的材料如下:材料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请回答: 上述材料透露了神农时代哪些商业发展的信息? 学生回答:商业开始出现。材料2、商人的先公王亥就曾赶着牛羊到其他部族去从事贸易。商王朝灭亡后,商的一部分遗民仍然还是“肇牵车

4、牛远服贾”,即驾着牛车,长途跋涉,从事贸易活动。 许兆昌夏商周简史请回答:据材料说明“商人”一词的由来。学生回答:商朝的人善于做生意被称为商人。教师总结:材料1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商业的萌芽。材料2经商是商朝人的传统之一。材料1、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斤。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史记货殖列传请回答:上述材料中的人物主要活动在什么时候?在后世商界中有什么地位?请学生回答:春秋。商人的始祖。材料2、子赣(即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於曹

5、、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请回答: 1、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请学生思考回答:1、商人的社会地位在提高。 2、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并且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教师总结:上述两段材料突出反映了春秋时期自由大商人阶层出现的事实,私商逐渐取代官 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材料二反映了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关键在于“工商食官”制度的打破,出现了官退私进的局面,私营工商业越来越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材料1“求珠驾沧海,采玉上

6、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行请回答:1、 据材料说明唐代商人的活动及其作用。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请学生思考:1、 唐代商人足迹遍布四方。促进各地物资流通。2、 唐代政治统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商业都会的崛起等等。教师总结: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他们为追求利润而往来奔波。材料显示唐代商人足迹遍布四方,他们通过长途贩运,贱买贵卖,促进了各地物资流通,推动了唐朝商业的繁荣。同时材料还显示了商品的种类大多属于奢侈品。侧面也反映了长安商业的

7、繁荣,当时除了长安,还有洛阳、扬州等也都是繁荣的商业都会。这一切都得益于唐代政治的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众多商业都会的崛起等等。材料1、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谢肇制五杂鉏卷四请回答:(1)“新安”和“山右”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哪两大商帮? (2)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1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请学生思考: (1)徽商、晋商。 (2)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3)经营方式,商品种类等等。教师总结:商帮是明清时期出

8、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随着商人易地经商渐成风气,商帮便应运而生。它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而会馆或公所则是他们的会聚地和活动场所。明清时期的商帮中以徽商和晋商实力最为雄厚。明清时,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品种达到两百多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商业都会的发展知识体系:(1)战国

9、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都市,有建康、山阴、襄阳、郢州、交州。(4)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也是“雄富冠天下”。(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6)清代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教师总结:城市逐步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城市不多,一般以都城为主。隋唐两朝,长安

10、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在长江流域还出现了以扬州和成都为中心的商业都市。明朝时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于“市的发展”也是先给出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然后展示一些材料以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知识体系: 秦 代 明码标价汉 代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六 朝草市形成唐 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宋 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明 清商业区繁华 我选择的材料如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请学生回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11、,很不方便。下面诗句各自反映了哪个朝代市的发展情况?“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杜荀鹤请学生回答:两首诗都反映了唐代商业的发展,前者是草市,后者是夜市。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发展出现了什么状况?请学生回答: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思考,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

12、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思考,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请学生回答: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教师总结: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清代诗人黄培芳的诗句“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都真切地描绘了盗贼劫取商船的情景。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如下:(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6)国内贸易、边境贸

13、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对外贸易是在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到交通运输状况的制约,同时与统治阶级的对外政策有关。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始发展起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水路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水路贸易相当频繁,中西贸易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远销中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扩大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拉大了我国经济、科技与西方科技、经济的差距。 课堂总结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然而,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给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