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细节感悟作者情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05220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细节感悟作者情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细节感悟作者情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细节感悟作者情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细节感悟作者情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细节感悟作者情感灰椋鸟教学反思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观,要真正读懂作者的心意。徐秀娟写下灰椋鸟,其一,想表达自己对鸟的喜爱之情,其二,想表达对林场工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其三,要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如果不能准确地领会这三点,那该文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价值。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课文,是需要被唤醒的”。这里的唤醒,不是教师对课文的孤芳自赏,不是教师对课文的独自解读,而是在轻轻的呼唤中让孩子自己习得,那如何用文来唤醒孩子,让和谐从孩子的嘴里轻轻流出呢?我在“是否要拓展”上徘徊了许久,最终决定还是要拓。首先,我抓住最后的反问句,引出人、林、鸟三字,然后用圆圈圈出,让学生

2、来思考它们的关系。我还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鸟类生存的资料,然后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取出几个令人揪心的数字,取出一句特别平凡的话语“鸟类灭绝的速度非常惊人”,然后我把这些资料重新组合,让它们在无间道那感伤的音乐声中缓缓升起。这一环节揪住了孩子的心,改变了课堂的温度。它带来的心的潮润,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适度拓展,自然生成,升华了主题,一切都在缓缓之中进行,却深深透入孩子们的心底。这也许就叫教育无痕吧。外来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使语文更为健康红润而诱人。譬如,课堂和音乐,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还会让这篇文章在孩子心中保持的更长久,让该

3、文所具有的人文性历久弥新。结束了这一课,我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基础上,悄悄陶醉于自己的设计。但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回到课堂,我才猛然发现,这堂课太顺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水到渠成,可是,每个孩子真的都动起来了吗?都悟出来了吗?都喜欢上了灰椋鸟了吗?我不敢下这样的定论。因为课堂上我曾听到异样的声音,只是我害怕不顺,而不敢深究。课堂上曾有学生认为,池塘里的很多的小蝌蚪在一起,那就是“排空而至”的场面,也曾有学生认为我播放的鸟叫声很吵。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思我的教学,还有几点不足。其一:我漠视了课堂宝贵的生成资源。以上两点我在课堂理应把它们抓住了,而且要把它们抓好。如果重新回到课堂,在学生说到池塘里的很多小蝌

4、蚪是排空而至的场面时,我会让她把排空而至再读读,从字面上来猜,可能是什么意思?当对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时,再让大家想象这样的画面。当学生在头脑中初步构建了“排空而至”的场面后,再回到课文中找出表现场面壮观的句子,让学生尽情地说出气势大,规模大,有纪律性。以上是我对第一处生成的再设计。第二处生成,同样不可漠视。当我播放完音乐,有学生说很吵时,我应该把它抓住,也许是因为我录制的鸟鸣声不够清脆,也许是那个孩子还没有入情入境,总之,他在课堂上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了,我可以追问他:你能说出“吵”的近义词吗?作者怎么说的?找出“喧闹”。为什么作者没感觉出吵呢?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我想:

5、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机智的应对,让课堂的“旁逸斜出”都能为我所用,让生成的资源成为真正启智的“武器”。其二:我的教学机智。课堂上,让学生为鸟类学大会设计护鸟宣言时,我看了下时间,离下课还有四分钟,我也知道时间太长了,但我还是按照原计划,让学生来说一句护鸟宣言。其实我可以把这四分钟,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的设计有一个过程性的指导。首先,让学生想一想,有一个静静思考的时间,也是细细揣摩的时机。半分钟后,让学生拿出笔写一写,这是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一分钟后,交流。如果学生的宣言还是很长,我就要来一个现场指导:同学们,护鸟宣言就如广告语一样,既要简短精炼,又要寓意深刻,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老师刚才想到了一条:保护鸟类,共建家园。相信同学们能设计的更好。如果这样来重新设计最后这一环节,我想:那天的课堂一定会是精彩纷呈,生生间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