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04612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目前,*省全省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论是现在推行的独立法人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不良信贷资产管理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管好用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从领导到员工都应该认真研究不良信贷资产的使用性、特殊性、价值性、安全性、流动性、风险性和赢利性的自然规律和特殊规律,提高和防范信贷资产的应变能力、处置能力、决策能力、化解能力和指挥能力,确保农村信用社在

2、改革大潮中平稳健康运行,为地方经济和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仅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现状 (一)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体制的现状 1、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模式。农村信用社从50年代建社至今,对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一直延续采用的是“三类”管理运行模式,即“一逾二呆”信贷管理模式。从性质、定义、期限和管理标准按逾期、呆滞、呆帐进行划分。这是我国金融业在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特定的操作程序,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产物,是信用社多年来在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的固定模式

3、。从长期的运行实践来看,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这一运行模式与推进的五级分类管理模式、与国际推行的巴塞尔协议有关规定相对滞后。由此,农村信用社应加快推进对这一滞后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模式的改革,紧跟国际国内金融信贷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推进五级分类管理运行模式,运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管理标准,严格管理好不良贷款。 2、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体制。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一直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体制,从县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成立了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管理委员会(小组),同时,下设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不良信贷资产的运行管理。它的直接作用就是能杜绝“一言堂”和“家

4、长”式作风,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决策,不利因素就是出了问题大家相互推逶扯皮,谁也不负责任。 (二)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方法 1、推行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逐级审批制度。一是基层信用社的审批权限。自然人农户和其它贷款、企业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凡是认定为损失类的不良贷款,抵债资产不良贷款,诉讼案件不良贷款,由信用社客户经理初分认定,提交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同意,最终报县联社信贷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二是县联社的审批权限。单户金额80万元以上100万元(不含)以下的自然人贷款、500万元以上800万元(不含)以下的企事业法人贷款,由县联社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最终报市办审批备

5、案。以此逐级建立审批制度,数额较大的报省联社审批备案。 2、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规则。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准确的说,负债经营是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运用则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不良资产管理则决定信贷资产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赢利性和效益性。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资金运行一盘棋就活了。 3、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责任追究制。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责任

6、追究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二是对领导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三是对集体管理审查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全面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信贷资产运行管理。 二、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垒大户贷款越垒越大。时下,在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垒大户贷款。这些垒大户贷款不是说,客户今天流资紧张今天就申请增加贷款,明天再紧张再增加,而是在长期的经营中,信用社为保全债务,通过利转本长期积累形成的。原来的2万元能翻到现在的十几万元,原来的5万元能翻到现在的二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导致客户在偿还债务的主管意识上悲观消极。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没偿还债务信心,二没偿还债务承受能力,三也失去了做人的信用程度。从而造成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看活不活,看正常不正常。 2、冒名顶替贷款触目惊心。由于信用社在前些年的粗放管理经营和极个别混进信用社的所谓“能人”,善于钻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漏洞和政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