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04015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师只有想好了自己的课想达到什么目标,上了课才能有的放矢,下了课才能进行检测。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

2、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课前预习: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

3、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 读熟三首诗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六、作业:1. 抄写生字。2. 读、背三首诗。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

4、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吟诵、理解望洞庭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

5、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4. 指导背诵望洞庭三、吟读、理解忆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

6、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5. 指导背诵忆江南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五、作业: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桂林山水师:同学们,你们都早已自学了桂林山水了,可老师不放心你们的自学啊,老师想再讲一讲这篇课文,可我再一讲,又显得罗嗦,你们又不太爱听

7、。帮我想个办法,既要能证明你们已学懂了,又要能让你们不感到多余,好吗?(过了一会儿)生1:老师,我画一幅桂林山水的画给你看看,看我画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没有,你就知道我学懂了没有。师:好注意!可你一个人不能代表全班啊。生2:老师,你提问吧!不就知道我们学懂了没有?师:可我想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呀,干脆你们相互检查提问,相互检查检查,我再抽查一下。要是能有更好的主意就好了,谁有?生3:老师,我能背给你听吗?师:嗯,用背诵的方法来证明你已学懂了,好!生4: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桂林的其他知识呢?师:这个老师能满足你们,呆会儿你们说说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吧!若老师不能解答的知识下课了,老师和你们就

8、去查资料,好不好?生5:老师,我可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编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呢?师:嗯,好主意!我们不是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吗?真不错!生6:老师,我们说了这么多,时间都过去了,你得拿个主意呀!师:这个同学倒是提醒了我。这样吧:你们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先作作准备吧,到时我们再在班上一汇报,问题不就全解决了?(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学习。)二十分钟后。师:谁先来汇报?生1:我来。他飞快走上讲台,举起了他的画。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些什么好吗?(生1介绍略)师:我们来评评他的画,好不好?(学生评析)生2:我来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吧!(师提议愿意一起背的学生齐背。学生背诵课文)师:老师还发觉了有一个学生在写

9、导游词呢?是谁呢?我们让他来为大家做个导游,带领我们去游玩一下桂林山水,好吗?大家掌声欢迎!生3:老师,我很乐意做导游,可你们都坐着没动呀。我想找几个伙伴演游客,演给大家看看行吗?师:你的想法真好。就依你吧!(学生组织表演并表演)师:有谁来给他们的表演提提建议?(学生述说意见)师:老师还发觉一个少数民族作曲家在写歌词,我问他: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呀?他告诉我他要为大家唱山歌。你们想听吗?(下课铃响了)生:老师,我们上一节长课吧!师:老师也想上一节长课呢!大家同意吗?(课堂教学继续进行,唱山歌开始。)师:听了他的山歌,你们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谈看法)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了一首词,我能

10、念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背诵忆江南)师:听了这个同学的词呀,老师突然有了一个主意:想请大家仿造忆江南,为桂林山水填个词,好不好?当学生们交上来他们填的词时,我露出了微笑了。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老师笑了,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老师一定对我们的自学感到满意了吧!师:对呀。谢谢你们了。你们辛苦了,去休息休息吧!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2、练习理清课文

11、的条理。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23)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3、讨论。(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4)“时而”什么意思?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五、作业

12、: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教学过程:一、复习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二、布置自学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三、讨论外洞特点。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

13、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蜿蜒”什么意思?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七、布置作业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1、启发思考: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3、集体讨论。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三、小结: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四、学生轻读课文。五、复习生字词。六、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2、预习养花。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