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03115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论文提纲一、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一) 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二) 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三)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三自能力的培养。1、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四)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学习习惯的培养。2、生活习惯的培养。(五) 、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六) 、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加强管理(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内聚力(八)班主任要注意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九)班主任必须提高个人修养,和时代同步。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摘

2、要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学校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真人的场所。 当然,班级管理要讲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通过习惯培养、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

3、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干部 班级活动 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基本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又都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最终实现的目标又不完全一致,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与可行性。怎样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一、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生,他们从幼儿园

4、跨入小学,经历了从环境到行为习惯的改变,因而对小学生活既陌生又好奇.我校又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五天的学习、生活全在学校,班级无疑又是学生的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家庭。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一切充满好奇。另外,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避免不了要娇惯孩子,养成他们在行为上较自由、散慢、以自我为中心不足为奇,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经常犯错误,甚至屡教不改。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缺少了科学、艺术成分的班级管理也就失去了其育人的功能,变成了教条式的管理。例如,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条条框框具多,显得生硬而难以操作,故违纪事件屡有

5、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看管”学生: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事务看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带有强制性,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富有创造的管理艺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究其原因,呆板的、生硬的条条框框学生不乐意接受或者干脆不接受,给你来个我行我素,把这些条条框框抛于脑后,使老师无从下手,甚至觉得非常棘手去处理这些问题。想想学生的违纪,诸如破坏公物,和同学打架,或给别人起外号甚至搞恶作剧等,就不难分析这是条条框框的罪过。说到这里,不是说我们学校不应该有这些条条框框,而是说,解决问题没有抓

6、住问题的实质. 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我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

7、,当小学生到四、五年级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如果人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亲”后“信”,怎样做呢?放下架子,同学生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生硬的批评为幽默含蓄的说教,让学生认可你、喜欢你,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二)以全新的理念治理班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当接手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

8、,确立一个能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向上的治班理念非常重要.如:开展“红星闪闪,彩旗飘扬”,“谁英雄谁好汉,咱们榜上比比看”,“争做英雄小队”等争擂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小集体都有奋进的目标,从而使每位学生每天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叶圣陶主张: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学。同样道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会学生自律,让学生自管。通过积极的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律,让学生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三自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9、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

10、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1、重视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是学生健康的保障,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听的时候,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为此,我常搞突击检查,如提完问题叫一名同学复述一遍,讲完要求再

11、让同学重复一遍等等。这些办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值日是培养劳动能力及服务意识的大好时机.开始,部分学生不会做值日或干得特别慢,为了能尽快收拾好教室和卫生区,都是安排一些手头麻利和勤快的同学干,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能干的更能干,懒惰和动作慢的学生更加差了,这样会使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在班级里建立起轮流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12、(四)、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对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

13、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习惯分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1、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包括: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

14、练。例如:下课后首先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检查,上课听讲姿势要端正,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清晰,写作业要认真、正规,书包、文具盒及桌洞要整齐有条理,爱惜文具,注意节约等等.其次,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养成,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在次基础上,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2、生活习惯的培养。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都在学校,这方面的习惯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进餐是8人一桌,每人一个餐盘

15、,每桌一个汤盆,8个同学轮流为其余7个同学分汤,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就餐时强调同学到齐后一起放凳坐下, 就餐不出声,都吃饱后一起站队离开餐厅,进出餐厅井然有序.节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挑食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造成的浪费也触目惊心,为此我除了在班级上强调挑食的害处外,及时利用餐厅这个最好的课堂,列举出学生不喜欢吃的菜里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生产这些蔬菜、粮食所需要付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穿衣、穿鞋、洗脸、刷牙、放被、叠被是我校学生必备的技能,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午休及值夜班的时间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学生,对于做的好的学生大力表扬,既激起了学生的上进心又训练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经形成,就成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也使教师在管理班级时更加得心应手.(五)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在班级管理里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