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屠宰废水处理方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0.16KB
约28页
文档ID:492027821
屠宰废水处理方案_第1页
1/28

300m3/d屠宰废水处理工艺设 计 方 案目录1综述 11.1工程概述 112设计依据 21 3水量及水质 32处理工艺的确定 42 1废水水质分析 422废水的预处理 423二级处理工艺的选择 52.4氮的去除 112.5磷的去除 1226污泥处理 1328工艺流程 1429工艺流程说明 15210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182.11机电设备的控制及系统运行 202 12工艺特点 213项目设备投资预算 213.1设备部分 213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33运行成本分析 224设计说明 221综述1.1工程概述随着肉制品需求不断增加,肉类加工工业发展迅猛据统计,肉类 加工业每年排放废水近20亿m3,占全国废水总排放量的6%左右鉴 于肉类加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其水质又具有一定的特性肉类加工废水主要来自:宰前饲养场排放的畜(禽)粪冲洗水;屠 宰车间排放的含血污和畜(禽)粪的地面冲洗水;烫毛时排放的含大 量畜(禽)毛的高温水;剖解车间排放的含肠胃内容物的废水等肉类 加工废水中主要含有大量的血污、毛皮、碎肉、内脏杂物、畜(禽) 毛、未消化的食物以及粪便等污染物,悬浮物浓度很高,水呈红褐色并 具有明显的腥臭味,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废水。

随着我国肉类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这种高 浓度有机废水,若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外排,必然会对当地的地表水体 造成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危及生态安全生活污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 冲洗厕所、洗衣机排水和淋浴等水.其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 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等污水中还含有多种微生物,新鲜生活 污水中,细菌总数在5x105-5x106个/L之间,并含有多种病原体(如病 菌和病毒)该废水如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会对周围地表造成一定程度 的污染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需配套建设日处理300T/D的废水处理站一 座,以有效解决生产废水的治理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众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初步方案设计2设计依据11《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1.2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3《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5-2003);1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

27《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J0004-1999);1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1.2 9《建筑电气通用图集》(1992DQ);1.2.10用户提供的数据资料1.3设计原则11严格遵照国家及地区环保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节水的相关 政策.1.3.2采用适宜的处理工艺,实行废水综合处理,改善厂区环境,最大程 度的发挥本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3废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在确 保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4妥善处理、处置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1.3.5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维修简便的 水处理专用设备.13.6废水处理工程在整体布局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尽 量做到结构紧凑、工艺流畅1.3.7主体构筑物采用地下钢砼结构,附属建筑物采用地上砖混结构8在厂区的建设范围内,废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要符合整个厂区 的总体规划,并且要与厂区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3.9精心设计,在处理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考虑节省投资、方便 管理、减少占地面积等3水量及水质1。

3.1处理水量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资料,日平均处理量为300m3/天,其中:屠宰生 产污水为300m3/天考虑到生活污水在总处理水量中所占比例较小, 污水中污染物质以屠宰生产污水为主,可将生活污水与屠宰生产废水 一起处理,减少污水处理环节,降低投资成本每天处理24小时计, 则时处理量为12.5m3/h,设计处理水量按12.5m3/h计算3.2设计水质根据屠宰企业一般污水水质和我公司同类污水处理工程的实践 经验,出水水质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因此本工程设计水质如下:项目进水指标出水指标PH6—96〜9CODcr2000mg/L100mg/LBOD5600〜700mg/L20mg/LSS600〜700mg/L70mg/L动植物油60—80mg/L10mg/L氨氮30-80 mg/L15mg/L色度300—250 倍50倍2处理工艺的确定2.1废水水质分析根据我公司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屠宰废水一般呈红褐色、有难 闻的腥臭味,其中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皮毛、肉屑、骨屑、内脏 杂质、未消化的食物、粪便等污物,导致有机物和固体悬浮物含量较 高,且高浓度有机质又不易降解另外,它与其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最 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NH3—N浓度较高(约30—80mg/L),因此在工 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NH3-N对废水处理造成的影响和其去除.2。

2废水的预处理屠宰废水的预处理是整个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屠宰废水中 固体悬浮物(SS)高达600-700mg/L,该类悬浮物属易腐化的有机物, 必须在进入处理系统前加以拦截,以防止后续管道、设备的堵塞,延长 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避免悬浮固体有机质腐化成为溶解性有机质, 导致废水CODcr、BOD5浓度升高.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过滤、沉砂、沉淀、混凝沉 淀、调节、隔油、气浮等考虑到本工程的水质特点,预处理工艺采 用转盘过滤机、隔油沉淀池、气浮池相结合的工艺废水首先经过转盘过滤机进入处理系统,过滤机可以去除废水中 较大粒径的悬浮物、漂浮物、皮毛、肉屑、骨屑、血污等杂质,出水进 入隔油沉淀池,此池前部为隔油池,去除废水中部分油脂,后部为沉淀 池,对污水中的重物质进行颗粒沉淀,隔油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曝气调节 池对水量及水质进行调节调节后的废水出水由提升泵提升至气浮池 气浮采用溶气气浮装置,它由池体,溶气罐、空压机及回流水泵组成, 由一个电控箱进行控制操作废水中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及油脂,通过 气浮装置的处理可大大降低上述污染物浓度,在气浮设备工作时加入 高分子絮凝剂,废水经加药反应后进入气浮池内,与通过释放器释放 的气泡充分混合接触,使水中的絮凝体粘附在微小气泡上,释放的气 泡平均直径①30um左右,絮体浮向水面形成浮渣,浮渣聚集到一定厚 度后,由刮渣机刮入气浮泥槽道送到污泥浓缩池,气浮池下层的清水 一部分经溶气泵抽送供溶气水使用,剩余的清水通过溢流管进入后续 处理单元.气浮能够去除80—90%的悬浮物和40—50%的CODcr。

同 时,由于在气浮池内加入了混凝剂,与废水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更难 溶于水的盐类,从而将废水中的磷较好的去除,减少了后续除磷处理 单元的负荷.2.3二级处理工艺的选择2.3厌氧部分工艺的选择:屠宰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蛋白质和脂肪,难以被一般的好氧菌 直接利用,其生物降解过程中一般是先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机物,然后方可被好氧菌直接利用另外,本废 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CODcr:2000mg/L),直接用好氧工艺去除全部的 有机物将消耗大量的电能,势必增加系统的运行费用为了节省运行 成本,选择一种既要处理效果好,又要节省运行成本的工艺是非常重 要的在屠宰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厌氧方法有完全厌氧和不完全厌氧即 水解酸化,水解酸化是完全厌氧的主要阶段完整的厌氧过程分为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四个阶段.在水 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能够溶解于水并能够透过 细胞膜的小分子物质;在酸化阶段,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在酸化菌的 细胞内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至细胞外;在产乙酸阶段,水解 酸化阶段的产物被产乙酸菌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二氧化碳以及 新的细胞物质;在甲烷化阶段,产乙酸阶段产生的乙酸、氢气、碳酸以及 甲酸、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完全厌氧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容积负荷高、去除效 果明显、抗冲击能力强、产甲烷菌活性强、污泥浓度高的优势.但是完 全厌氧工艺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如废水需达到一定温度(中温消化为 35—38°C)、反应器内的PH值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必须具有有效 的三项分离器、必须具有颗粒污泥或高浓度厌氧污泥等同时在完全 厌氧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沼气,针对于本项目的废水类型,产生的沼 气存在臭味、腐蚀性和易爆炸等问题,若管理、处理不善,会危及管理 人员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水解酸化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中是应用最多的形式,是 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及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将生物的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及酸化阶段,不要求进入产乙酸和产甲烷阶段,从而缩短了反应 的进程和时间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去除较多的有机物、降解分子 量大和碳链较长的物质、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同时由于其不进入产 甲烷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能够抵抗一定的水质和水量的冲 击负荷,同时水解酸化反应在厌氧和缺氧条件下都能够发生,对反应 池的结构形式要求较低水解酸化是将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 段即可,因此水解酸化反应池的停留时间短,反应池内的优势菌群为水 解酸化菌,少数为乙酸菌和产甲烷菌。

另外,水解酸化工艺不进入产 甲烷阶段,产生的少量气体可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会对人体和周围环 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从运行稳定、管理方便安全、经济性等角度考虑,水解酸化 工艺优于完全厌氧工艺3.2好氧部分工艺的选择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 化而来的,是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在曝气池的 流态及反应动力学方面,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相似, 因而它兼有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特点;它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区别 在于曝气池中是否有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 出水主要以生物膜状态附着在填料 Enfluent上,同时又有部分絮体或破碎生物膜悬浮于污水之中其机理:最 初稀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 随着细菌的繁殖逐渐形成很薄的 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有机物)都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加厚生物 膜的厚度通常为1.5~2.0mm,其中表面至1°5mm深处为好氧菌,15mm深处到内表面与填料壁相连接的部分为弱厌氧菌.首先,废水中的 溶解氧和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为好氧菌利用,但是,当生物膜生长到 一定厚度时,溶解氧无法向生物膜内扩散,好氧菌死亡、分解,而内层 的厌氧菌得以繁殖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厌氧菌在数量上亦开始下 降,加上代谢气体的溢出,使内层生物膜出现许多空隙,附着力减弱 最终大块脱落,同时,在脱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生长发 展。

大量实验证明,组合填料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对空气有切 割作用,能提高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对于接触氧化工艺来讲,是最为 理想的填料本工程选用组合填料I段 II段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 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供给生物膜生 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 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 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 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接触氧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