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020740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5个方面进行陈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题。主要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变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材通过生活中几个实验,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

2、念。【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领会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难点是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以及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

3、断。【二、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在老师引导之下进行探究。【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采用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 引入物质世界课的开始,我将向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冰在常温下融化成水,纸燃烧变黑,钉子在潮湿的环境下会生锈,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并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

4、的物质变化,接着提出问题:在所举的例子中,哪些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哪些是物质本身没有改变?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二) 物质的变化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而实验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危险性。因此,我将示范给他们看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实验二,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实验三,在硫酸铜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四,在石灰石溶液中加盐酸。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对比四个实验,学生发现:实验一,水在整个过程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实验二,胆矾从块状变成了粉末状,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实验三,在澄清的硫酸

5、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会出现蓝色沉淀;实验四,在石灰石溶液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分析,在前两个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没有出现新的物质。后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一个有沉淀出现,另外一个有气体出现,都出现了新的物质。此时,学生头脑中已基本有,物质的变化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关,于是我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一变化,我会让学生自己举例生活中他们所见到的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并总结:在物理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外形、状态等的

6、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吸热,这些属于能量的变化,还会伴随着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但需注意的是,判断化学变化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电灯通电后发光也发热,却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的一些联系。(三) 物质的性质接下来我向学生提问蜡烛燃烧为什么会具有这些变化呢?在蜡烛燃烧的过程。燃烧的是被蜡裹在里面的棉线,而蜡因为受热由固体融化成液体。我继

7、续抛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用木柴生火取暖,而不用铁块取暖;铁会生锈,为什么木头不会?利用这种提问方式不断的引导学生推出是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从而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一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属性。在描述化学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等字眼,与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区别开。此处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会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更好的掌握。并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间的联系:物质的变化体现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四) 物质的用途随着教学的不断深

8、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感知已经丰富起来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我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分别取一集气瓶的氧气和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并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的变化。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五) 整理归纳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梳理整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五、教学特色】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多次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成功感。附表1: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来源:Zxxk.Com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石灰石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等附表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来源:学#科#网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