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自我效能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02022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自我效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业自我效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业自我效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业自我效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业自我效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业自我效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自我效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自我效能概念界定自我效能最早是由Bandura (1977)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面对特殊问题的情境下,对如何才能有效的 开展行动方案的判断与信念,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认知Bandura( 1986)指 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行为所需能力的信心,它关注的不是能 力本身,而是对能否利用自身能力来完成任务或行为的自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 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Webb(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特定环境做出 反应的一种心态,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Evans(1989)从社会学习理论的 视角对自我效能进行了定义,认为自

2、我效能并不试图描述主体自我的某一稳定不 变的属性,而要从个体心身机能的发挥这一动力学角度来探讨主体自我在其中的 作用。Midgley(1989)将自我效能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有 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随着概念的不断完善,Bandura(1997)认为,自我效能强调对完成某项任 务或实施某项行动所必需具备能力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指个体所掌握的技能或 者个体所具备的实际能力。Stajkovic和Luthans(1998)从组织行为的视角对 自我效能进行了定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或 自信),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能够调动 起必

3、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Schwarzer(1999)认为,自我效能可 以看作是个人稳定的个性特质,是个人应对不同情境、实施各种行为的一种总体 自信程度。边玉芳(2005)从学习的视角界定自我效能,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的 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 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 断。顾红霞(2010)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 力的推测或判断,也就是人们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 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二)自我效能的作用Bett和H

4、ackett( 1981),Malen和Stroh( 1998)认为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 策和职业选择有直接影响。Elliot(1997)认为,用自我效能感比用能力能够更 好地预测个体对职业生涯选择和事业的成功。Scherer( 1989)认为,自我效能 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人们选择他们感觉自己具备竞争力的职 业。Bandura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来源于直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劝导和身心状 态四个方面。自我效能在实际领域的作用,受到活动领域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个 人自我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某项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 挥。Bandura(1992)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

5、效能的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从行 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等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及行为方式。正如班杜拉所说:一定 程度上,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人也通过自我效能选择某些特定的活动和环境, 并对所处的环境加以改造和完善。人们倾向于回避进入那些自认为超出自身能力 的环境或活动,而去选择自我感觉可以应付的环境或活动。人们通过自己所做的 各种选择,培养出不同的技能、兴趣和社会关系网,而这些方面对其人生观和价 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任务选择中,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选择具 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以更大的努力战胜困难;而具 有较低自我

6、效能感的人,在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威胁,因而采 取回避的态度。在高自我效能者看来,正是这些挑战为其提供了各种学习新技能 的好机会,并促进其胜任能力的发展。自我效能不仅影响到个体行为选择,还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做 事情时都会选择一种成功率最高的行为方式,以保证行为选择的目标顺利实现。 在生活中,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而且很难改变,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熟悉 的行为方式最具有自我效能感。在行动的过程中,人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相 应地改变自我效能,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选择与行为方式。第二,自我效能影响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在行动过程中, 总会遇到困难,自我效能

7、的高低会影响到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影响人行为 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当人们认为自己在某项工作上有较高自我效能时,就会十 得更加卖劲;而如果认为自己在某项工作上的自我效能较低时,就不会付出那么 多的努力。正如动物学习理论家Oermier、Maier和Seligman(1967,1969) 关于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 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的经典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自我效能低的人更容 易放弃努力,高自我效能感者所付出的努力与任务难度成正比。自我效能的判断 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能坚持多久。第三,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

8、思维模式。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其思考过 程可能是自助性的,也可能是自我阻碍性的。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解决问题之前, 在脑海中会勾勒出一幅成功者的剧情,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注意的重点 是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形成正向预期;遇到问题时,也会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看 待它,较少产生焦虑;相反,那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总是在担心所有可能会 出差错的地方,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脑 海中会构想失败者的剧情,这样必然会降低其努力水平。第四,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反应模式。在面临可能的危险及不幸等厌恶 性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情感反 应模

9、式。这些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 挥。高自我效能的人,不会在应对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安;自我效能低的人,则 怀疑自己处理和控制环境的潜在威胁的能力,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 虑,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应对环境。(一)创业自我效能概念界定创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概念引入创业研究领域以后产生的新的概念,随着 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受到重视。Scherer(1989)等在进行父母的创业绩 效与子女的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中,首次使用了 “创业自我效能”一词。Scherer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 人的行为以提

10、高自己类似的能力。Boyd和Vozikis(1994)认为,创业自我效能 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各种创业角色并完成各项创业任务的信念。 Bandura(1997)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关于自己能够有效完成创业活动 并取得成功的信念。在已有学者对自我效能和创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Chen(1998)认为创业自 我效能是个体对其成功承担创业角色或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它预知个体成为创业 者的可能性,并且关系到一个人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一个人能够成功地执行 创业的各种角色与任务,可以区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Denoble(1999)认为,创 业自我效能是衡量一个人对有能力抓住新投资机遇所需要各种技

11、能的信仰,是在 综合各种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某种创业行为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后,所形成 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彭永新、龙立荣(2001)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 业者在进行创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 或信心。Luthans和Ibrayeva(2006)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指创业者对其能 力能够影响所处环境并通过相应行为获得成功的信心和信念。马昆姝、胡培等 (2008)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把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创业研究的产物,是创业 者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二)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Scherer( 1989)通过对角色榜样与创业职业选择的关

12、系研究,发现父母的 创业绩效对子女的创业自我效能有影响。Cox(2002)认为,创业自我效能同时 受到些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如教育、经济环境、个性和价值标准等。Mueller 和Goic(2003)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还受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以便通过经验 和角色扩展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创业自我效能。Wilson(2007)的研究表明男性 和女性的自我效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对职业成功的期望水平往往要低于 男性。本文在以前学者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班拉的三元交 互模型理论,从创业者的认知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来研究创业自我效能。第一,认知因素。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

13、了认知的过程。从认 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 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创业意愿。Bandura(1989)社 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类动因在环境、认知和行动相互依赖的交互 因果关系中发挥作用,自我效能在行为中起到主导作用。Leonard、Beauvais和 Scholl(2005)认知是一个多层面现象,包括决策、学习、个性和意识。Mitchell、 Busenitz和Bird(2007)认为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 Krueger(2007)认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意愿以 及创业行动

14、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第二,个体因素。Mill最早提出了创业者都有风险承担的特质。Carsurd 提出创业者是承担风险与责任者,并能同时结合生产方式和信誉,以期获得利 润、声望。McClelland(1961)认为创业者具有承担风险和个人成就感这两个特 质是个体创业的重要驱动力。Cantillon (1992)也指出创业者在经济的运行中 起重要作用,是社会价值创造中的风险管理者。Jeffrey(2002)认为创业者正是 拥有乐观、审时度势,富有创造力、冒险精神等个性特征,使得其更容易创业。 Korunka(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三种特质:成就需要、内 控特质、冒险倾向。朱仁宏

15、(2004)认为个人特征包括个性、激励、动机、创业 成长意向、创业成长抱负、远见与直觉。范巍、王重鸣(2005)的研究发现具有高 外向性、责任认真性、经验开放性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创业意愿。Grol(2006)在 研究中选取了成就需要、内控特质、冒险倾向、不确定容忍、创新性、自信等6 个个体特性。钱永红(2007)认为,承担风险是创业者所应备的首要条件,只有 具备冒险勇气的人才能迎接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第三,环境因素。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即宏观环境。Burt(1992)社会环境 劝导,包括创业指导、政府政策等是获得就业机会信息和其他资源的途径工具。 Jennifer和Sequeira1( 2007)在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图和激励产生影响的研究中, 提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概念。如,环境因素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强关系)和社会 环境劝导(弱关系)。钟卫东等(2007)在创业自我效能、外部环境支持与初创科 技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外部环境支持能够提高科技创业者 的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其他外部环境支持,都与创业者的 创业自我效能有显著正向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