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01993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

2、化的结果。二、单元整体设计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三、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3、收集相关资料。4、写单元读后感。5、初步了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初步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瑰丽、神奇。6、初步了解本组神话、传说的内容,体验想像的神奇、丰富,激发阅读兴趣。7、能主动搜集本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

3、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女娲补天一、说教材。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可以说

4、这一单元的内容突出了整合。在这一单元的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容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3、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5、、甘于奉献的精神。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二、教法、学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与交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三

6、、教学流程。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结合实际,谈话激趣。我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特点设计了这样的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听过、看过、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回答。从中体会神话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这样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使学生初步感受

7、、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二)由图入手,揭题释题。接下来出示文中插图,用美丽的图画再次吸引学生,并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与神秘色彩,由此引出课题的理解和课文的学习。司机问学生: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趁机介绍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课题:女娲补天。也把神话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的教育润物与无声的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借机梳理问题(1)女娲是谁呢?

8、(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女娲怎么补天呢?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渗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读文能力的培养。扎实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由读文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句等。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写字方法,自主独立识写生字。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如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等。对于易写错的字放手学生自主发现。认真观察,交流所得:请你当小老

9、师,这些字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如,“隆”的右边“生”上不要少写“”,“冶”不要写成三点水,“炼”的右边不要写成“东”对于不容易写好的生字让学生自主发现。要发现书写规律,注意“燃、熄、炼”中“火”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的学生自主发现并充当小老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效果肯定要比教师的强加认记的效果会好很多。为了避免学生疲劳,我把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分散安排到了两节课。注意了写字的质量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初步识字读文的基础上。同桌互读生字课文,互相检查订正。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10、,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用心品读,细致感悟。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体会故事神奇的色彩。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教学时抓住第三、四自然段深入学习。可让学生找出哪些词句表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教师可相机板书。引导学生入

11、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本环节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开发创设空间,为学生、语感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五)互相合作,练习复述。在这部分我设计了以下过程。1、自主练习讲故事。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4、组织评议。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培养学生复述能力,注重情感态的培养。给学生积极的评

12、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六)深入理解,体会神奇。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传说故事的神奇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突出以下重点小节:1、“神话故事”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2、女娲是一个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英雄。3、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七)课后拓展,积累巩固。积累优美词句。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