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019494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苏教版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

2、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文中“海忠介”即_,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

3、。2翻译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

4、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二)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

5、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参考答案】一、

6、zh xing du gng z xn y pin zh xin po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四、C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