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017831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五上太阳和影子教学案例关键词:太阳,影子,教学资源的开发: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一方面,学生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采用学生喜欢的探究

2、活动的方式,如猜谜语,画影子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观察与中长期观察相结合,学生观测记录与研讨相结合,意在让学生“建构”,自己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自己发现科学现象的规律。本课的主要活动有:猜谜语,画影子,做日影仪测影子,连续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日影仪中的影子,并在实验室内模拟这些运动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交流分享自己同他人的发现,建立对宇宙的情感,从而点燃探究宇宙的热情。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两人合作,画出自己及其它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 自制日影仪并会用它测量影子。 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

3、长的变化。 知识技能: 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 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 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 学生猜谜。 3 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 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

4、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 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

5、)相连的。 3 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 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 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 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 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5 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 画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

6、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 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 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 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

7、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 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 分发学生材料。 2 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 操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

8、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 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

9、,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 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 教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 学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 交流讨论: (1) 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 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 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五、 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 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

10、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 讨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 观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 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 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 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

11、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 量出杆影的长度 (2) 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 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 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 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 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 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 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

12、学片断赏析: (学生在水泥地上互相合作画好自己的影子后,围坐在一起) 师:刚才画影子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影子和太阳分别在人的两侧,无论人怎么动,它们都在人的两侧。 生:影子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黑色的。不管你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颜色的深浅有时不同,阳光强时,影子就会黑一点。 (评:学生的发现,这里涉及到了光的对比。阳光强烈,反射光也增强,因此,影子的对比色也增强。学生虽然现在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但他们能够注意到这种现象,已经是不简单的了,相信他们以后会弄明白的。) 生:人站在那里,影子是与人相连的。 生:影子比人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刚才睡在那里比过了。 (众生笑)

13、 (评:学生只要有这种精神,这种热情,还有什么难题能够难倒他们呢?) 生: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生: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外缘的形状一样。 (学生再次观察影子后,不断飞奔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惊奇发现) 生:老师,影子真的变了。 生:影子向东移了。 生:影子也变短了。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边跑边喊“老师,影子的形状变了。”其它人,一脸质疑。他又解释道 “刚才楼房的影子是斜的,现在正一些了。” 师:那你猜猜看,过一会儿,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可能变正了。 生:我也发现了,刚才从树上漏出来的光斑,我用粉笔圈了出来,现在变得小一些了。 师:这和你们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生:一样。 生:我不一样,刚才我还以

14、为太阳越厉害,影子越长越大呢。 师:那现在呢? 生:不这样认为了。 (评: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面对孩子们的喜悦,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我不断地向他们点头微笑,以示肯定。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时,教者的身份就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可惜在我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倾听太少了,往往是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 师:过一会儿,影子又会怎样变化呢? 生:还会向北移。 生:还会变短。 师:是不是一直变短呢? 生:是的。 一生反驳:不是的,下午又变长了。 师:那到了傍晚,影子会在哪边呢? 生: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在东面。 (评: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

15、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作出了合理的推论,这就是科学的假想。科学的假想是做科学的第一步,接下来,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将会围绕验证这一假想而进行。) 总评: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宽松的学习氛围,详和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这节课中,没有讲台,没有黑板,没有课桌椅,甚至没有老师。有的只是愿易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喜悦的大朋友。教师是忠实的听众,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向教师汇报,大家也可以随时去观察。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草地上,课像闲聊一样,但又的的确确在搞科学研究,学生都有所收获。 2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教学不再以知识为载体,否则将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映,以期达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本节课,学生以自己的影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