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01528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端崖之辞》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端崖之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 、分析、评价庄子的哲学思想。3 、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疏通文意,加强诵读,理解第1、3、4则的大意,感知庄子寓言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

2、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那么,庄子的大智慧中,到底包含着他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的智慧吧!二、析“无端崖之辞”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及其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奇”。因为庄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沉滞混乱

3、,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他在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时,常常使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且看庄子如何运用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三、整体感知请七位同学朗读。及时正音四、讲读第1则1 、齐读2 、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如“运斤成风”后口译。3、紧扣“奇”字解读 1奇,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2奇,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 3奇,木匠挥动斧头,速度极快,任意砍下,尘土全部砍了下去,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这是木匠的高妙之处,也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 4奇,斧头从自己鼻子尖上砍过去,郢人岿然站立面不改色。这是郢人的高

4、妙之处,又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 5奇,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为文的根本。其实,庄子这里不是单说匠石的高妙,也不是单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在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换一个木匠,郢人断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所以宋元公佐要匠石试着表演一下砍去鼻子尖上的尘泥,殊不知没有郢人,匠石根本不能发挥如此高超的技艺。庄子说到这里,一般人仍然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点破其中的寓意,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4、结合文本思考: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抒发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庄子与惠子的关系。睹物思人,感慨知音难寻,要好好珍惜明确:生

5、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在选文中,庄子睹物思人,感慨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经没有谁可以说话了。为失去了这样的对手产生无尽的悲凉情怀,所以拿匠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 2拓展延伸:“知音何处寻”请写出四组类似“庄子与惠子”关系的朋友参考:伯牙与钟子期、管鲍之交、马克思与恩格斯、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柳宗元与刘禹锡等等。5、小结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极

6、为笃厚。常人描述这种关系,可能不过尔尔。而在庄子一书中,惠子与庄子的关系,竟是如此奇特。这一则中,庄子用匠石和郢人之间搭档配合的高妙来类比自己和惠子之间的不断争论又极为深厚的朋友关系。五、讲读第2则1、齐读。2、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后口译。3、紧扣“奇”字解读一奇:拉满了弓弦,安放一杯水在他的胳膊肘上,把箭射了出去。二奇:第一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二支箭又搭在了弦上,第二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三支箭又搭在了弦上。三奇:伯昏无人提出更换射箭的场地。四奇:伯昏无人背对深渊,脚掌大部悬空,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用意:伯昏无人是用“至人”的精神境界和列御寇进行比照。4、小结:“至人”的精神标准“夫至人者,上

7、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奇不变”。六、讲读第3则1 、齐读。2、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后口译。3、解读柳宗元曾以种植树木为喻谈为官治民的道理,用郭橐驼种树来表达“为官要蕃民生而安民性”这样一个主题,已经够奇特的了,可是庄子则是奇上加奇。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三位神,即南海之神僮,北海之神忽,中间地方的神浑沌。“僮”“忽”和“浑沌”三个名字,就包含了多种寓意:“僮”、“忽”意思是指急速,一方面比喻有为,一方面也直观地说明了南海、北海之神何以能够经常相遇于中央之神浑沌之地;“浑沌”一名一方面透露了中央之帝没有七窍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是譬喻天性淳朴未被破坏。僮与忽常常到中央之帝浑

8、沌那里会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所以僮与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恩德。僮、忽、浑沌三方的关系是积极的友善的,僮与忽想要到达的目的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如何报答呢?世间众生皆有七窍,浑沌偏偏没有,所以僮与忽很自然也很善意地要为他开凿七窍。再看这报恩的结果:僮与忽每天开凿一窍,七天下来而七窍成,浑沌也一命呜呼了。4、小结:庄子的意思跟柳宗元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会导致悲惨的结局。然而,由于庄子是通过南海北海二神为浑沌开凿七窍而致其毙命的故事来表达的,不仅写得更为简洁,而且写得更为神奇,所以更有震撼力,更具独创性。联系历史上的“大跃进”、“文革”,现在不少地方盲

9、目地建设“开发区”、“招商引资”等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5、讨论:从这则选文看,做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行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提示】任何决策都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否则,即便出发点是好的,愿望是良好的,也同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客观地面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去认识社会、评价社会,要防止“好心”做出损害他人的事。七、板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知音何处寻?“至人”的精神标准L

10、千万别好心办坏事!八、作业:复习13则,详读第4、6则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讲读第4则1、齐读。2、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本则较多后口译。3、解读钓鱼的事情太常见了,可是庄子所写的钓鱼却让天下人叹为观止。任国公子钓鱼,奇:1鱼钩之大、钓绳之巨、钓饵之多、钓竿投放之远、钓鱼时间之长都堪称奇特!一一任公子了不起。2上钩之鱼形体之大、威势之猛、声音之响、鱼肉之多、饱人之众也堪称奇特!一一外表在说鱼之大,实则仍是说任公子是多么了不起。3才小识浅的道听途说之辈听说了任公子之事,惊恐且奔波相告一一衬托任公子了不起。4三言两语写了另一种人物、另一种钓鱼,此等人事,无一不与任公子有天壤之别比照突出任公

11、子了不起。寓言特点: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比照、衬托的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庄子用意:借钓鱼之事,表达“只有具备大才能、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的主张。启发: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联想:南郭先生、赵括、蒋干、马谡。4、小结:这样一种主旨,用平常的钓鱼之事来从正面和反面类比,真是奇妙极了;而任公子钓大鱼作为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写得惊天动地。三、讲读第5则1 、齐读。2、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后口译。3、解读曹商:小人得志、猖狂得意、本质下劣比照:处境、所作所为庄子:鄙夷阿谀奉承、崇尚自由挖苦四、讲读第6则2 、齐读。3 、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

12、语。如“涸辙之鲋”、“活”的使动用法等后口译。3、解读鲫鱼忿然作色和庄子忿然作色的原因相同。看似鲫鱼对庄子说的话,实则是庄子想对监理河道的官员说的话。寓意:借虚拟故事挖苦监河侯吝啬、狡猾、不愿意帮助他人的本性。五、讲读第7则1 、齐读。2、在疏通词句尤其是重要词语后口译。3、解读比照:惠子,听信谗言、无端猜忌;庄子,坦荡勇敢、鄙视功名比喻:庄子一一Of,鹦鹦高飞远行,品格超俗;惠子鸱,鸱则以腐鼠为食,贪求权欲,品格卑劣。寓意:挖苦惠子无端猜忌、醉心功名富贵的性格,表现了庄子鄙视功名利禄的超旷态度。六、分析本文特色板书1、艺术表现形式奇特、2、人物形象对照鲜明、3、善于使用比喻夸张七、课后“思考

13、与练习”提示一、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提示:可以就庄子和孟子两书的寓言来作比照。孟子的寓言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庄子的寓言倾向于对现实经验做超现实的夸张。参阅教材孟子选读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和本课的“相关链接”部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体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以及“运斤成风”这则寓言的奇妙。提示:从庄子一书看来,庄子和惠子对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喜欢互相批评,喜欢在一起争辩。可是如前人所云,“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O两人相争,正是棋逢对手,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在本节选文中,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了这样的对手产生无尽的悲凉情怀,所以拿匠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奇哉妙哉,常人断难想象得出。八、作业预习鹏之徙于南冥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