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01257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的传承与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引进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通过有机选择教材,开通课堂渠道,课内外沟通,来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将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让民族传统文化健康、有机地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与创新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小学的音乐教育出现了教育过于偏左的现象:音乐教师过多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而轻视了学生最基本的音乐常识的学习与训练,简单的就教材而教,一节音乐课可以说是除了唱歌还是唱歌。六年小学下来,学生连最基本的音符也不认识,多么令人吃惊!大大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严重阻碍、消减了音乐的教育职能。现在的孩子,处

2、于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可以说不亚于咱们的音乐老师。上述现象,致使现阶段音乐教育出现了暂时的贫血、缺钙现象。如能有效的将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补充内容,就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冲击!那么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健康、有机地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呢?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有机选择活教材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应该永远没有固定不便的教材,应该敢于昂首做学科的教育决策者。”作为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最了解本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实际水平,也最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艺术和学生的审美趣味。由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渊源

3、流长,为我们流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她所涉及的艺术领域较广,如:剪纸、曲艺、戏剧、武术等。因而她不仅让中国人喜闻乐见,而且也深受许多外国人的喜爱。可见,在弘扬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引入民族传统文化尤为重要。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她反映了咱们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大好时机。抓住这一契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有机的选择了适合孩子们的教材。(毕竟孩子对于这一块的知识接触的很少,而我们教材上

4、的相关内容也是少之又少)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将传统文化选入活教材之中。使音乐教学出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在教授苏教版第九册杨柳青一课时,我并没有从简单的歌曲教学入手,而是让学生课前利用图书、网上资源,搜集了有关民歌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就会得心应手。二、开通课堂主渠道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存在着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呈单调的平面形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

5、,农村学校分布“广、散”的特点,给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全面接触和相互促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结合本地区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但是,民族文化引入课堂,绝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mp3、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民族文化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教授苏教版第九册杨柳青一课时,我并没有从简单的歌曲教学入手,而是让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民歌的资料,他们对于民歌的积累。通过课前交流资料、欣赏中华民族有代表

6、性的地方民歌、用课堂乐器表现民歌、唱一唱自己熟悉的民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进行了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西画难道音乐学习部分,丰富了民歌知识积累。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于咱们民族的精髓在头脑中就会根深蒂固,会更加热爱咱们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三、沟通课外多条线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也是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不光是靠课堂教学,还要沟通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来练习、巩固、提高民族文化教学,建立剪纸、

7、武术、民族器乐、戏曲兴趣小组,以点促面,拜校外剧团艺人为师,操练、升华、提高。观看名家精粹,感化内悟。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虽说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各种名家,但对于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却十分深远。例如:利用课余在全班开展“你拥有多少民族音乐财富”“比一比谁积累的民歌资料多?”“谁能唱出的民歌多?”这“三多”评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的在家中向父母请教,有的找老师、亲戚或同学教唱此外,我们学校利用每年“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举行节目汇演,孩子们的艺术专长充分得到了展示,有效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民族

8、音乐的热爱之情,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同时身心得到了美的陶冶。四、搭起社会平台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校外、社会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校外音乐教育的任务应是努力创造条件,广泛吸收中小学生参加。通过培训,对广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教育和民族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树新风的好日子,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街头、工厂,进行演出。不仅能弘扬民族艺术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为他们搭起社会大舞台,同时也能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学和艺术是人的素质的两大支柱。没有科学知识是蠢人,没有艺术修养是野蛮人。从孔夫子到陶行知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凡是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大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把作为中华文化艺术宝殿里的一颗璀璨明珠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挖掘她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