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00379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乡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1(送审稿)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二八年十月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编制单位: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协作单位:嘉兴学院经济学院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曹国良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编制组副组长:沈利平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丁海军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编制组成员:袁向红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体改办何海红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体改办贾建新 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唐铁球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郭艳丽 嘉兴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雅绮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本科生目

2、 录前 言4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5一、发展背景5(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5(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6(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6(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7二、现实基础8(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8(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8(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9(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10(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11(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11(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12三、主要问题13(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13(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14(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14(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

3、14(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15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6三、发展目标17四、“1369”行动计划19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21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21(一)发展循环型工业21(二)建设循环型农业23(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27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8(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28(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30(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31(四)积极推动材料节约32(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33三、推进生态县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35(一)强化环境污染整治35(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36(三)创建循环型社会37第四章、循环产业链与示范工程39一、构

4、建循环经济产业链39(一)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39(二)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2(三)构建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3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44(一)循环经济示范工程44(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6第五章、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47(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47(二)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48(三)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供给机制49(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50(五)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51(六)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52附件1:嘉善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表53前 言嘉善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2005年嘉善县位居全国县域

5、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第27位,跻身浙江省10强县(市)。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嘉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缓解资源瓶颈、实

6、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嘉善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2011年。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7、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县作为全国资源最为缺乏的经济强县之一,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

8、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业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市场化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了内源发展和外力推进的良性互动。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能源生产企业较少,企业所需能源和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等特色产业所需原材料大多需由外部输入,资源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9、相对较低,土地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为了破解诸多资源能源难题,解决要素瓶颈制约,必须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供给瓶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002年以来,我县着手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园林县城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城镇和工业污染治理的任务艰巨。“十一五”以来,我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只下降4.97%,二氧化硫排放量只

10、下降6.66%,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重。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少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嘉善县已到了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至10000美元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理论和各国发展实证都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都必然发生深刻变化,向着更高层次转型。从我县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

11、征十分明显。在产业类型上,以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由于经济增长的长期粗放型、规模型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量的外延扩张向主

12、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新扩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县产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我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必然选择。二、现实基础(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发展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的生态经济学家在对“富裕污染”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投入。因此,

13、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支撑,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往往难以实施。我县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和全省17个扩权县之一。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财政总收入23.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21元,经济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县级市(县、区)中居于前列。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生态补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在我县形成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在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植绒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

14、发展块状特色经济。西塘大舜服装辅料产业集群、陶庄五金机械产业集群、天凝植绒产业集群、杨庙特色纺织产业集群均已颇具规模,同时,正在建设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这两大产业高地。我县发达的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比重高、单个企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工业园区(块状经济)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治污、废弃物回收等创造良好条件。(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我县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堵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进入。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

15、产业技改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对全县15家耗煤大户实施控煤,有效地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创建3个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完成市级节能示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县新建商品住宅和50%的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标准。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全县新建民用建筑80%以上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设备。开展零售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培育2家零售业节能示范企业。落实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强化投资强度标准约束,2007年“零土地技改”项目达120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开展以宅基地复垦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作,2007年取得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500亩。出台嘉善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暂行办法,强化工业用地管理,提高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