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99858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坡先生年谱 宋 王宗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宗皇帝景祐三年丙子(1036)先生生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时。按先生送沈逵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又 有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又按玉局文云:“十二月十九 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上。”又按志林云:“退之以磨蝎为身宫,而仆以磨蝎为命。” 若以磨蝎为命推之,则为卯时生。议者以先生十二月为辛丑,十九日为癸亥日,丙子癸亥, 水向东流,故才汗漫而澄清。子卯相刑,晚年多难。四年丁丑(1037)宝元元年戊寅(1038)二年己卯(1039)康定元年庚辰(1040)庆历元年辛巳(1041)二年壬午(1042)是年先生七岁,已知读书。按先生上韩魏公梅直讲书云:“自七八岁知读书。”又 按先生

2、长短句集洞仙歌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年九十余,能知孟昶 宫中事。”又考冷斋夜话载先生云:“某七八岁时,尝梦游陕右。”三年癸未(1043)是年先生八岁,入小学,按志林云:“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师独称 吾与陈太初者。”又按先生作范文正公文集序云:“庆历三年,某始入乡校,士有自京 师来,以鲁人石守道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某从旁窃观,问先生十一人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某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四年甲申(1044)五年乙酉(1045)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太夫人读东汉史至

3、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某若为滂,夫人亦许之 否乎?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 有子矣。”又按大全集载东坡少时语云:“秦少章言东坡十来岁,老苏曾令作夏侯太初 论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语。老苏 爱此论。年少所作,故不传。”又按赵德麟所编侯鲭录云:东坡年十岁,在乡里见老苏 诵欧公谢宣召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老苏令坡拟之,其间有“匪伊垂之带有 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喜曰:“此子他日当自用之。”六年丙戌(1046)七年丁亥(1047)先生年十二,按先生所作天石砚铭曰:“某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

4、与 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铿然,扣之有声。”又按先生作钟子翼哀词云:“某年十二,先 君宫师归自江南。”又按先生与曾子固书云:“祖父之没,某年十二矣。”八年戊子(1048)皇祐元年己丑(1049)二年庚寅(1050)三年辛卯(1051)四年壬辰(1052)先生年十七,按长短句满庭芳序云:“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五年癸巳(1053)至和元年甲午(1054)先生年十九,始娶眉州青神王方女。按先生作王氏墓志云:“生十有六岁,而归于 某。”至治平二年,王氏卒,年二十有七。以王氏年数考之,则甲午年归于先生明矣。二年乙未(1055)是岁先生年二十,游成都,谒张安道。按先生作乐全先生文集序云:“某年

5、二十, 以诸生见公成都,一见待以国士。”有晁美叔,是年求交于先生。按送美叔诗云:“我 生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君来扣门若有求。”嘉祐元年丙申(1056)先生年二十一,举进士。按凤鸣驿记云:“始余丙申岁举进士,过扶风,求舍于馆 人,不可而出。次于逆旅。”又有写老苏送石舍人序。二年丁酉(1057)先生年二十二,赴试礼部,馆于兴国寺浴室院。按先生作兴国六祖书赞云:“余嘉 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院。”时欧阳文忠公考试,得先生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异 人,欲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先生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 第一,及殿试章衡榜中进士乙科。始见知于欧阳公及韩魏公、富郑公,皆待以国

6、士。又按先 生作太息一篇送秦少章归京云:“昔吾举进士,试名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且曰: 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是时士以剽裂为文,讪公者成市。又有上韩太尉书云:“某年二十有二矣。”及有上梅直讲书。是年先生登第之后,四月,丁太夫人武阳君程 氏忧。按司马温公作程夫人墓志云:“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又按老苏 寄文忠公书云:“二子不免丁忧,今已到家。”三年戊戌(1058)四年己亥(1059)是岁先生年二十四,服除,十二月侍老苏舟行适楚。按先生南行前集序云:“己亥 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焉, 谓之南行集。”五年庚子(1060)是岁先生

7、年二十五,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有新渠诗,其序云:“庚子正月,予过 唐州,太守赵侯始复三陂,疏召渠,为新渠诗五章,以告于道路,致侯之意。”六年辛丑(1061)是岁先生年二十六,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有应制科上两制书及上富丞相书, 又有谢应中制科启,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按先生有感旧诗序云:“嘉祐中, 予与子由奉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子由年二十三耳。”是年十二月赴凤翔任,与 子由别,马上赋诗。到任有石鼓诗云:“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又有凤 翔八观及凤鸣驿记。七年壬寅(1062)先生年二十七,官于凤翔。二月有诏郡吏分往属县决囚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又有壬 寅重九不预会游普门寺僧阁有怀

8、子由诗,及按志林有论太白山旧封公爵为文记之。 是岁嘉祐七年也。又有记岁暮乡俗三首。以子由和守岁诗考之,云“顾兔追龙蛇” 子由注云“是岁壬寅”,乃知记岁暮乡俗三诗,作于壬寅岁矣。八年癸卯(1063)先生年二十八,官于凤翔。作思治论。英宗皇帝治平元年甲辰(1064)先生年二十九,官于凤翔。二年乙巳(1065)先生年三十,自凤翔罢任。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治平二年罢还,判登闻鼓院。英宗 皇帝在藩邸,闻先生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召试秘阁,皆入三等,得直 史馆。”是年通义郡君王氏卒于京师。三年丙午(1066)先生年三十一,在京师直史馆,丁老苏忧,扶护归蜀。按欧阳文忠公作老苏墓志云:“明

9、允太常因革礼书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又按张 安道作老苏文安先生墓表云:“太常礼书成,未报,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也。”英 宗皇帝闻而伤之,命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葬于蜀。四年丁未(1067)先生年三十二,居服制中。以八月壬辰葬老苏于眉州。神宗皇帝熙宁元年戊申(1068)先生年三十三免丧。按四菩萨阁记云:“载四菩萨版以归。既免丧,尝与往来浮屠 人,劝某为先君舍施。为大阁以藏之。”作记乃熙宁元年十月。二年己酉(1069)先生年三十四,还朝,监官告院。按乌台诗话云:“熙宁二年,某在京授差遣,与 王诜写诗赋及莲华经。”三年庚戌(1070)先生年三十五,监官告院。有送章子平

10、诗,其序云:“熙宁三年,子平自右司谏、 直集贤院出牧郑州,赋诗饯之。”又有送钱藻知婺州诗分韵得英字、送曾子固倅越诗 分韵得燕字。乌台诗话云:“旧例,馆阁补外,同舍饯送,必分韵。”又有寄刘贡 甫诗。是年范景仁尝举先生充谏官。四年辛亥(1071)先生年三十六,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王荆公欲变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 之。先生献三言,荆公之党不悦,命摄开封府推官。有奏罢买灯疏。御史以杂事诬奏先 生过失,未尝一言以自辩,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有赴任过扬州,与刘贡甫、孙巨源、 刘莘老相聚数月,用逐人字作诗。十一月到任,有初到杭州寄子由两绝。除夕,先生以 通判职事直都厅,日暮返舍,题一诗于壁。五年

11、壬子(1072)先生年三十七,在杭州通判任。是岁有牡丹记,其序云:“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是年科场,先生监试,有呈试官诗及试院煎茶诗、 催试官考较戏作。八月十七日登望湖楼,是日榜出,与试官两人复留,有五绝句。又有 送杭州进士诗序云:“熙宁五年,钱塘之士贡于礼部者九人。十月乙酉,宴于中和堂, 作是诗以勉之。”十二日,运司差先生往湖州相度堤 旱利害,与湖州太守孙莘老相见,有赠莘老七绝及作山村五绝。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勤、惠 思二僧,有诗。六年癸丑(1073)先生年三十八,在杭州通判任。有八月十五观潮诗写于安济亭上。及作仁宗皇帝 飞白记,其略云:“熙宁六

12、年冬,以事至姑苏。安简王公子诲出所赐公端敏二字。”又有 作钱塘六井记,其略云:“熙宁五年,太守陈公述古至,问民之利病。明年春,六井毕 脩,故详其语以告后人。”运司又差先生往润州,道出秀州,钱安道送茶,和诗。是岁有次 韵章传道诗,和刘贡甫秦字韵诗,寄刘道原诗及和陈述古冬日牡丹诗四绝, 又有题赠法惠师小童思聪。七年甲寅(1074)先生年三十九,在杭州通判任。正月游风水洞,推官李泌先行三日,留风水洞相待,有 诗题壁。是年纳侍妾朝云。墓志云:“朝云姓王氏,钱塘人,事先生二十有三年。绍圣三年 卒于惠州,年三十四。”以岁月考之,熙宁之甲寅至绍圣之丙子,恰二十三年,乃知纳朝云 在是年明矣。朝云年三十四,是为

13、癸卯生,来事先生方十二云。先生以子由在济南,求为东 州守。按子由超然台赋序云:“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 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按先生作勤上人诗集序云:“熙宁七年, 余自钱塘赴高密。”又按先生辛未别天竺观音诗序云:“余昔通守钱塘,移莅胶西,以 九月二十日,来别南北山道友。”乃知先生以秋末去杭。按先生记游松江说云:“吾昔 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及道过常 州,为钱公辅作哀辞。又有与段屯田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岁暮日斜

14、时, 还为昔人叹。”是年又作凫绎先生文集序,又有师子屏风赞云:“润州甘露寺,有 唐李卫公所留陆探微画师子版。余自钱塘移守胶西,过而观焉。”是年先生在润州道上过除 夜,则师子赞必在是年矣。又有润州道上过除夜诗两绝。八年乙卯(1075)先生年四十,到密州任。有上韩丞相论灾伤书,其到郡二十余日矣。又论密州盐税, 又作后杞菊赋,其序云:“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移守胶西,而斋厨索然。”按 先生丁酉年登第,至是恰十九年矣。是年有送刘孝叔吏部诗及和李公择来字韵诗。 及常山祈雨感应,立雩泉。九年丙辰(1076)先生年四十一,在密州任。作刻秦篆记云:“熙宁九年丙辰,蜀人苏某来守高密。” 是年中秋,欢饮达旦,

15、作水调歌头怀子由,及作薄薄酒二章。又写超然台记寄 李清臣。又祭常山神文、书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及作山堂铭,作表忠观碑。十年丁巳(1077)先生年四十二,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任,有留别 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乃知是丁巳 自密改东徐。又与子由相会于澶濮之间,相约赴彭城。留百余日,宿于逍遥堂,子由有两绝, 先生和之。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及徐州城下。先生治 水有功,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以全,朝廷降诏奖谕。作河复诗。韩干画马歌、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及送范蜀公往西京诗。又有和子由水调歌头词。又有与王 定国颜长道泛舟诗,有“回头四十二年非”之句。元丰元年戊午(1078)先生年四十三,在徐州任。适值春旱,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置虎头其中,可致雷雨, 作起伏龙行。是年三月,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