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993866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前言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供助科学的仪器诊断,区别出事故多发驾驶 员,并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再教育和训练,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今 后开车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群体的素质,从根本上达 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下来,进一步提高运 输效率。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长安大学、陕西省交通厅 运输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百川、周有才、张校贵、刘浩学、杨立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Appraisal way of automobiledriving suitability t

2、est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项目、评价指标和检测方 法。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汽车驾驶员选用、上岗培训、轮训及对肇事汽 车驾驶员进行再教育时的检测与评价。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1 驾驶适宜性 driving suitability指驾驶员具有圆满完成职业驾驶工作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素质。2. 2 速度估计 Speed anticipation指人对物体移动速度判断的能力。2. 3 选择反应 Choice reaction指人对不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的能力。此项目包括选择反应时 间和误反应次数。2. 4 处置判断 action judgement指人对刺激信号的注意力分配和

3、动作协调能力。2. 5 动体视力 movement vision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状态时的视 力。2. 6 暗适应 scotopia指人在强光下突然进入黑暗后视力的适应能力。2. 7 深度知觉 depth perception又叫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指人感知同一物体凹凸或不同物体前后距离的知觉能力。3、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七项:R速度估计检测;b)选择反应时间检测;C)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检测;d)处置判断检测;e)动体视力检测:f)暗适应检测;g)深度知觉检测。4、检测环境条件正常室内温、湿度;工作环境应光线柔和,不应有不舒服的刺眼光线和明显的噪 声干扰;检查

4、场所严禁吸烟,且应配有干粉灭火器;检测时各设备之间不得相互干扰,建议各自建立独立检测 间。5、检测方法5. 1速度估计5. 1. 1检测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视标滑块在支架上的运动状态。仪器面板上有一 横槽,横槽左侧被一定宽度的黑色挡板遮住。小灯泡以一定速度在横 槽中自右向式移动,中途因黑色挡板遮蔽而消失。受检者用眼睛跟踪 灯泡移动速度,估计灯泡到达挡板左端时,同步地按下手头按键。用 估计时间与正确时间的差异,间接评判对速度估计的正确性。5 .1.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视标运动速度0, 146m/s,通过遮挡区时间2. 08so估计时间以 1/loOos为单位,可读到9. 99so5. 1. 3检测方

5、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 5m的地方,注意观察而板上指示灯 移动的速度。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后,被试者估计到达遮挡区终点时按 下开关,仪器记录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到按下开关的时间。每个被试者练习三次,正式检测十次,对检测结果取算术平均值, 用来评价被试者的速度估计能力和性格的焦躁性。5. 2选择反应5. 2. 1检测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红、黄、蓝三颜色刺激信号和蜂鸣器,要求受检者对不同刺激分别由左、右手和右脚做出不同反应。仪器记录每次反应时间,判断反应的正确性。5. 2. 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刺激信号在Scm处的照度分别为:红光110 lx;黄光 230 lx;蓝光60 lx;蜂鸣器的声强在1. 5m

6、处为40dBo反应时间以1/lOOOs计,可读取到9. 99so5. 2. 3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 5m的地方,注意观察而板上随机呈 现的红、黄、蓝三种灯光信号,并倾听蜂鸣声。要求被试者分别以左 手、右手和右脚对不同信号做岀反应。仪器记录反应时间及错误反应 次数。每个被试者练习八次,正式检测16次,对反应时间求取算术平 均值,用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评价被试者的机敏性。5. 3处置判断5. 3. 1检测原理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视标圆盘转动,电机的旋转由微电脑控制。受 检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从视标箭头后边通过,仪器自动记 录左、右错误次数。5. 3. 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圆盘直径#

7、=300mm,其上疏密不等地分布着16个视标箭头。圆 盘转速为:n=l. 7r/mino5. 3. 3检测方法被试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移动,圆盘旋转时,要求被试 者竭力使两指针均从箭头的后方绕过,若指针从箭头前方或上方通 过,以及触碰圆盘边缘时均视为错误。圆盘匀速转动六圈,仪器记录错误次数,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注意 分配和动作的协调能力。5. 4动体视力5. 4. 1检测原理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赔视标(C环行,四个切口方 向)运动状态(以一定的速度由远向近移动),在被检者看清视标环 缺口方向的瞬间,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5. 4. 2仪器主要郊术特征视标模拟车速:30km

8、/ho测试范围:0.21.5。5. 4. 3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双眼从窥视孔观察以一定速度由远而近移动 的“C”型视标。当刚看清视标的开口方向时,立即按下应答开关, 并指出C形环的开口方向。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五次(如果连续三次误答,应停 止检测,待休息30min之后重新检测)。对检测数据求取算术平均值, 用来评价被试者的动体视力。5. 5暗适应5. 5. 1检测原理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拟视标(C形环,四个切口方 向),配有口炽强光刺激信号。被检者在接受强光刺激后,黑暗中辨 认视标缺口方向,并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岀反应,仪器记录黑 暗中正确辨认视标所需的时间。5.

9、5. 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模拟视标视力:0.2强光照度2000 lx,刺激时间30s。5. 5. 3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将头置于遮光罩内,双眼从窥视孑L向内观 察。强光刺激30s后,突然变暗。在微光中观察C型视标。当被试者 刚一看清视标开口方向时,迅速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开口方向,仪 器记录暗适应时间。此项检测不做练习,每个被试者检测一次。用其读数表示暗适应 时间。5. 6深度知觉5. 6. 1检测原理仪器内有三根标杆,两侧的两根标杆固定不动,中间一根装在滑 块上,滑块由微电脑控制运动。背景照明采用冷光灯泡。5. 6. 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视标运动速度:0. 146m/s。背景照明:75 l

10、xo5. 6. 3检测方法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2m的地方。从观察窗判断三根标杆的位置, 两侧标杆固定不动,中间标杆匀速往复运动,当三根标杆处于同一平 而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误差值。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三次。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6、驾驶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级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见表1)表一、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界限级别ABCC下限(ms)19801360219011502480上卩艮(ms)21801970247013501140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见表2)表2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反应时间界限级别ABCD卜限(ms)6309901350上限(ms)6209801340

11、误反应次数界限级别ABCD下限(次)157上限(次)()46处置判断评价与分级界限级别ABCD下限(次)77121141上限(次)7612()14()动体视力评价与分级界限级别ABCD下限0.90.40.2上限0.S0.30暗适应评价与分级界限级别ABCD下限(S)3717上限(s)2616深度知觉评价与分级界限级别ABCD卜限(mm)31116上限(mm)21()156.2综合评价模型与分级621综合评价模型0.1031X5 - 0.0302X6 - 0.0201X7- 2.335 式中:X)速度估计检测值;X2动体视力检测值;X3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X4选择反应时间值;x5暗适应检测值;x6深度知觉检测值;X7处置判断检测值。622综合评价分级(见表7)表7综合评价分级界限级别ABCD下限4.519.0110.51上限4.509.()1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