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98613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真”,乃习作之本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内容摘要 现在的学生习作存在着空洞、抄袭、瞎仿的现象,这种现象弊端很多,也与语文课标相左。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习作教学,本文从习作的素材(习作的资源开发和兴趣培养)、习作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社会;扩充课外阅读量;学会仿写。)及习作的讲评(指导自评、互评;教师讲评;多激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从第二学段的习作起步开始求“真”,脱离“假大空”的习作方式。关键词 第二学段 习作 真实 激励 兴趣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2、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课程标准这么称呼无非是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那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更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写。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书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就说明三年级,只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关键是培养他们乐写、爱写。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本人觉得,写真实的心里话才是关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

3、“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然而,当今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孩子们在平时习作中抄袭、瞎仿,甚至瞎编造成的。因为这种抄袭、瞎仿,使得我们的孩子惰于想象,懒于创造。 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抄袭、瞎仿呢?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起步要求太高,揠苗助长了。在揠苗助长的同时又给了孩子们很多条条框框,使得孩子们不敢说不敢写,因为写了真话、心里话,也会被批评说这不好,那不够美,而抄袭的、仿造的却能得到嘉奖。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怕写真话,会太幼稚、肤浅,或者

4、说不高尚,得不了高分。于是,伪圣化和功利化的思想使得他们不敢写真话,看到自己满意的文章,直接抄袭,或者稍微做下变动,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和再创造,这样的作文自然就丧失了自己、 丧失了真我、丧失了个性的创造。那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本人粗浅地认为,让孩子的习作在起步阶段就强调要说真话,写真话,说出他们的真性情,写出他们的真灵性。因为只有让孩子们的习作回归本真,让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头写出他们可爱的心灵,才是最富个性化的创造。在起步阶段,尤其在一二年级的写话阶段,就不要给他们条条框框,只要从一年级开始的会写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二年级会写一段通顺的、意思明白的话,且用正确的字和词,就可以了。

5、剩下的就是充分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敢于写、让他们乐于写。孩子们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其实就是从别人的批评声中开始的,所以请别打击孩子们习作时的“真”,这里的“真”包括两方面的真:一是孩子写真话,只要是真实的,是自己创造的,就要予以肯定;二是孩子写话的真实水平,家长和教师不要以自己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写话和习作,只要孩子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章,只要是他自己观察社会后用心写出来的,我们都应该肯定。而这份美好的“真”实,也会在我们教师和家长的用心“宽容”、用心“呵护”中生根、发芽和开花,所以,请千万别打击孩子们那份写“真”的勇气。一、找准“真”心,告别不敢说、不敢写。 不知道刚接手三年级的老师们有没

6、有碰到这种情况,只要一布置孩子们日记或习作,孩子们就怨声载道:有的孩子东转一圈西转一圈,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该写什么呀该写什么呀;有的孩子大声疾呼,不要写作文啊,写作文太痛苦了;有的孩子虽不言不语,却垂头丧气坐在座位上,那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你看了都觉得心疼而这些孩子日后交上来的日记可能少则一排未满,多则三五排。也可能是这次这么写,下次还是这么写,写来写去,我今天在家看电视,看了喜洋洋,看了神奇宝贝,今天真快乐。让改作的老师忍不住冒火:怎么永远这么干巴巴、空洞洞的流水帐啊!难道两天在家,你就没什么可以写的吗?!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样鼓励孩子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

7、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达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认为,关键是帮助孩子开发习作的资源,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话想说,就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1、品味生活,品出兴趣,写出“真”味 生活即是作文,观察即成作文。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习作有恐惧心理,我就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多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让他们讲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写出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种珍贵的体验,最好的形式就是通过日记记录下来。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孩子们很多都是土生土长

8、的农村孩子。他们每时每刻都置身于农村这个绿色的生活课堂里,平时感知的生活是很丰富的,但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味,从中获得乐趣。我就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并且在体验之后,及时地记录下来。这种方式非常实用,如:我在第一次提点孩子们去体验农村的快乐之后,有一位平时成绩比较糟糕的孩子回去就写了一篇关于捉鱼和捉螃蟹的日记,写的虽不是很通畅,但却真人真事,有“真”味。现就摘抄几句如下:“他们把我带到一个(条)很浅很浅的小河,我们走到那里,我一看,有好多好多小鱼,我想捉,又怕摔了,我没去捉。他们让我抓螃

9、蟹,我说我怕摔了,还是你们去抓吧。我把我看见的螃蟹告诉了覃佳杰,覃佳杰就去抓。快要抓到了。这时,他弟弟也看见了,也用手去抓,把水弄黑了,看不见了,而且连螃蟹都没了,覃佳杰骂(数落)了他弟弟”他写的没什么优美的文笔,也没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很准确地用词,只是以最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但就这“真”味,写出了那想捉小鱼又不敢捉的心态,以及那捉螃蟹时的紧张、好玩却没捉到的无奈这简简单单的“真”味,活灵活现的,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班级里很多孩子的心。那次我真诚地表扬了他,他受到鼓舞后,现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了,我很欣慰。回想起来,有多少孩子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摘摘抄抄,仿仿写写,最后却落得个不伦不类。真实

10、地体验,并且在体验之后及时地记录下来,这也正是语文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正是自由表达的意思。也就避免了造假,达到了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另一个层次来说,也算写出了个性,写出了创意,写出了兴趣。 2、爱上阅读,读中质疑,疑中寻“真”作平时多引导孩子阅读,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人的一生毕竟有限,要想全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不大现实。好在有媒体,有书籍。让孩子们在课余接受新知识后,进行思考、总结,拓宽积累素材的途径,激发习作兴趣,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是一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所作的观察日记的一部分:我和爷爷在

11、菜园里看了看,找了找,在草丛里寻了寻最后,我和爷爷在石板下面找到了一只身体黑黑的、长长的滑溜溜的小东西。我问爷爷:“这是蜗牛吗,爷爷?”爷爷回答说:“是的!”我惊讶地看着这只身体又黑又长的小东西,说“爷爷,你不是耍我的吧?我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的蜗牛可都是有壳的呀!”爷爷看了看我,笑着说:“在我们这里的蜗牛大多是没壳的呀!有壳的在我们这里十分稀少。”太好了!我今天又收获了一条有关蜗牛的知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阅读中质疑,在实践中成长。正所谓:习作追求的是记录真实的儿童生活,实现真实的儿童语言的学习过程。这一读、一找、一写,体现的正是学习的过程。 3、迷上听故事,恋上读故事,

12、爱上抒“真”感 我经常在课前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古今中外名著里的精彩故事。在我认为,好的故事,不仅引发他们听的兴趣,还会使他们爱上文学作品,更是他们习作的指路灯、启明星。因为在这一听、一读、一感中,不知不觉地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他们自己就忍不住想说,并且有话可说了。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往往会主动要求去阅读,而在听和读这两个过程后,对文学作品又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时之间会感动莫名,总觉得有话可说,却又表达不出。于是我就提议孩子们复述这些故事,他们也往往能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融汇进去,再创作一番,虽没原著精彩,但也是他们真心、真性、真实地表达,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语言、实践

13、语言的过程呢? 4、关注身边小事,体验“真”情,述说“真”心 有所见,有所闻,才会有所感,有所感才会有所获,有所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习作与生活的关系。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小事,习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竭,写出的文章也会真实感人。如我班的一位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有一次他写了这样一篇日记:我今天带着兴奋上了学校,因为我妈妈要回来了,我想顶(多么形象地写出他当时的心情呀!)过这一天,就能见到妈妈了!我跟平常一样,就是希望跟平常一样,不受老师批评地回家。下午放学了,我妈妈接我回家,我

14、非常非常高兴,因为我有两个多月没见妈妈了,我激动得差点流下眼泪,我扑进妈妈的怀里,有着许多温暖。晚上我吃到妈妈做的饭,感到很幸福。(画线部分都是我个人觉得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孩子切身的体验,日记就是他最“真”的情感流露、最“真”的心情宣泄。虽然文笔稚嫩,虽然有些不通顺,但正是这种稚拙让读者有种莫名的感动和心疼在心底流淌。习作资源的开发,绝不仅仅是这几种方式和方法,她需要我们教师用慧眼去捕捉,她需要我们教师用慧心去开发。在这慧眼和慧心的面前,我相信肯定有孩子们的“心”动、“口”动和“笔”动,而且动得有趣、真实、有个性。二、习得方法,提升“真”味。习作有了素材,能“真”实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5、,还不够,我们还要写出个性,写出创意,要不拘形式地提升我们习作的“真”味。众所周知,一定数量的写作指导和训练,是学生轻松自由地作文的前提。指导与训练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在写“真”中提高习作能力,不要盲目地追求新颖和花哨。而指导孩子习作的起步阶段,仿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仿写却又有很多问题:怎么仿?怎么样仿更精彩?我也有着类似的困惑,我在这学期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时,让孩子们仿写荷花的第二小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其中有位孩子就这么写的:玫瑰已经开了不少了。玫瑰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火红的大太阳。红玫瑰在这些大太阳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红色

16、的小莲蓬。有的看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看起来似乎很优美(我故意写的病句,因为我无法形容当时看到这样的段落的感觉)的段落,让我哭笑不得: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排比,比比皆是啊,但常识性的错误也是比比皆是啊!为什么会有如此“佳作”呢?这就是习作“真实性”的欠缺,是抄袭,是瞎仿,是生搬硬套,是小作者没仔细观察,没动脑筋,没进行再创造,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惰性。这种行为,我在我们班级里,把它称谓“亵渎佳作”、“侮辱佳作”,而不是“模仿佳作”。真正的模仿,不是指把一篇别人的文章随便地仿写,而是:用心地去揣摩范文的构思、修辞、选材等一切优秀的、可以学的东西,并内化,为自己所用。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