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97746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2-3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720 许婉君摘要: 3岁以前的儿童是学习的天才,他们有着非常惊人的发展潜能,但这种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取决于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环境。儿童阅读一直是家长及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以 23岁儿童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对于儿童本阶段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词:23岁;阅读能力;培养Abstract:Before 3 years old children are learning talent, they have very tremendous development potential, but this kind of potential ability of full

2、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d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Childrens reading is always the parents and educational circle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In2 3 years old children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discussed to children of this phase of the training of reading ability.Key words:

3、2- 3 years old;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on目 录摘要IAbstracI一、婴幼儿图书阅读的特点1(一)婴幼儿图书阅读的兴趣及表现1(二)婴幼儿图书阅读注意的特点1(三)婴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特点1二、 23岁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2(一)朗读法2(二)观察理解法3(三)讨论交流法4(四)讲做结合法4(五)改错法5总结5参考文献7II一、婴幼儿图书阅读的特点(一)婴幼儿图书阅读的兴趣及表现婴幼儿喜欢看图书、对图书感兴趣的表现主要是从其情绪、表情行为上看出。90%的孩子在翻看图书和听成人讲读图书时,情绪愉快,当被图书中人物、情节所吸引时,会把自己的情感也

4、投入到虚构的图书故事中,常常随着故事的变化伴有瞪眼睛、皱眉毛、张开嘴、笑嘻嘻、大声笑等丰富的面部表情。69%的孩子在家里、托儿所里经常主动地翻看图书,要求成人给予讲读图书,有的每天都要看过图书或听完成人讲读故事后才肯睡觉。从自选读物时对各类图书的选取次数及看书的时间上,可以看出婴幼儿对图书内容的喜好是有不同程度的,88%的孩子喜欢故事类,57%的孩子喜欢科学常识类,52%的孩子喜欢美术音乐类,只有29%的孩子喜欢智能要求高而又抽象的读写算类图书;在听成人讲读的书报中,他们最感兴趣的依然是故事,100%的孩子喜欢听,74%的孩子对图书中所讲的事情特别敏感,表现为只要成人在读书,孩子会马(二)婴幼

5、儿图书阅读注意的特点23岁的孩子已逐步掌握了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语词的刺激更能引发其注意。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对图书的注意特点是,不管对图书的内容熟悉程度如何,也不管图书的画面是否新异,只要听成人讲图片、读图片,他们都会把视线集中在图书、画片上。因此,与成人一同看书时的注意时间较长,最多的可达3040分钟。他们也需要成人语言的引导,如果成人只是与婴幼儿一同翻书而不讲话时,孩子会摸摸你的脸或摇摇你的手说:讲啊、讲书书、讲故事,他们利用各种感官在边听边看中进行视听结合的阅读活动。可以说,幼小的孩子并不是真正地“读书”,而是在听“听书”。婴幼儿注意的焦点多是自己喜欢的事物形象,有时是占画面大部分

6、位置的主要角色,有时却是在图书角落上的小东西;在对书的注意上没有性别差异,独自看书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看不同内容的图书其时间是不同的(见下表)。(三)婴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特点如前所述,婴幼儿在看图书时,会跟随画面或故事情节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不同的表情,这类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很好地表现出婴幼儿对图书的阅读理解能力。随着婴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已能用言语表达自己对图书内容直接的、简单的理解,当看到自己熟悉的图书或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看新图书时,婴幼儿的言语较多。2岁左右以单词为主,多为小动物、物体的名称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动词;能说一些无主语短句,如:吃果果、踢皮球;还

7、会跟着成人说出简单的问句,如:是谁呀、是什么、做什么等。2.5岁左右的婴幼儿由于语词的不断增加,他们能用单词句、简单句说出所看到的图书画面,如:猪猪、小白兔、猪猪吃果子、小白兔吃萝卜;也会以吃什么、它是谁等向成人询问。开始能就自己的理解,用已学会的词句讲出画面的内容,如聪聪在看摸摸动物系列图书小花狗时说:小狗有毛毛;小狗吃骨头;小狗(外)看一看,看(到)月亮了。隽隽说:大的(狗)有毛毛;小的(狗)没有毛;小狗跳舞(马戏表演);小狗有毛,你看一看吧。可以说,这时的他们对图书画面是以感知过的事物所留下的具体形象去联系新画面,只有简单的直接理解能力。3岁左右时,婴幼儿的言语更丰富了,对单页幅图的图书

8、画面内容已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并会主动地讲给别人听或自言自语地小声说,当看到有不懂的地方时,还能提出问题。如韬韬在看摸摸小动物系列图书小马驹时,边看边向成人询问或自问自答:小马的毛这么长;这是什么(指图上的小熊)?小马吃什么?吃叶子;(小马)拉车,小兔看见了;这是谁?是小熊吗?小马吃果子;小马跑过来了,它们也跑来了。这时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表现在能借助于一定的画面,联想图以外的事物,这说明了孩子的理解水平有了质的变化,他们开始有了较为复杂的,须经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才能实现的间接理解能力。当然,他们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独自看书时更多的还是按图书画面上的单一事物去理解,未能连续地看

9、懂两页以上的图意。二、 23岁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图书阅读理解上,男女婴幼儿性别差异不大。亲子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幼儿在温情中,在与父母的游戏互动中轻松地得到父母的帮助、指点,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正式阅读做好准备。依照亲子阅读的原则,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对幼儿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以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一)朗读法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二百零五名学龄前就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他们的父母都有为孩子朗读、讲故事的习惯。国外心理学家早在1979年就把“父母和孩子一同朗读”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推荐给父母们,美

10、国总统布什的夫人甚至将“为孩子朗读”作为教育孩子的秘方。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感觉刺激主要依赖于视觉和听觉,其中听知觉是对听觉刺激的觉察、识别和解释的认知能力,有关研究证明:一般的学生在一天当中要有大约50%的时间用于倾听,对于学生来说,倾听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由此可以知道,幼儿期间培养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将来的阅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认为那种专门为儿童录制的录音带、碟片与父母亲子为孩子阅读的效果相同,很乐意让孩子自己听磁带、看录像。可以说,幼儿的这种语言环境是无效或效率很低的,儿童生理学家指出:语言环境应该是互动的,婴儿的大脑会对那种不带亲密感情色彩的语言信息及时清除。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

11、了阅读离不开成人的朗读。父母经常给幼儿朗读,将静止的画面、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不但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引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加对外界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和聆听的技巧,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孩子在父母的熟悉的声音中,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愿望。父母在给孩子朗读书籍文字时,要避免语言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枯燥无味,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听书”的兴趣。父母最好带着饱满的情绪和情感来朗读,尽量模仿故事中各种角色的语气,善于把静止的东西描绘成活的东西,把抽象的东西讲成具体的东西,适当地加些象声词、形容词等,使语言富有感染力。例如,风“呼呼地”吹,雨“捌喇

12、地”下,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普通”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二)观察理解法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尚未掌握凭借书面文字进行阅读的能力,对于图文并茂的书籍材料,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途径感知某些画面的含义,但要真正读懂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在与幼儿共同阅读时,父母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听,还应引导孩子认真看画面。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儿童凭借成人语言,建立起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幼儿在仔细观察画面中培养其注意力。另外,画面仅仅提供给幼儿一些直观的形象,孩子在阅读时还需调动个人己有的经验,依据内容、情节的发展线索进行想象加工,因而有助于促进幼儿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父母在与幼儿一起阅读

13、时,可以用手指随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文字中所叙述描绘的内容在画面上移动,让幼儿的目光直接追随着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画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诸如“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等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在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后,进行亲子阅读时,父母还可以用手点读一些简单的,幼儿常见的字,使幼儿在阅读中将图文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识字兴趣和能力,为以后的独立阅读打下了基础。(三)讨论交流法讨论交流法就是父母在与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或结束后,父母与孩子就阅读内容展开讨论,交流疑问、想法,以此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想象空间,从

14、而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父母在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向幼儿提问或回答幼儿的提问的双向互动来促进幼儿的阅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第二次比赛(龟兔赛跑续)时,当讲到小兔子扑通跳下水后,裁判土拨鼠急得大喊救命,家长可以让幼儿猜测想象,“小兔子不会游泳,这样它还能跑第一吗”;当讲到故事结尾小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了终点,所有观看比赛的小动物们都为他俩高兴时,家长可以向幼儿提问“如果乌龟没去救小兔子,它自己得了第一,小动物们还会欢呼雀跃吗?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幼儿在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时,需要想象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在一定情境中

15、做出的一定事情,这种想象使幼儿将自己己有的生活经验与所提出的场景进行整合,并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其推理和组织能力得到促进。在与孩子交流讨论时,家长应该以孩子说为主,注意倾听,对幼儿语言表达中的语法、用词错误进行指正,以培养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调理性。(四)讲做结合法讲做结合法是指父母在与幼儿共同阅读以后,父母启发孩子用表演或图画、剪贴、自制图书等形式再现作品的内容,使孩子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孩子的阅读与其说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与父母同玩的游戏过程。当孩子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父母与孩子相互合作,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

16、过对话、动作等再现故事作品内容。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可以加深亲子关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孩子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利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例如读小红帽这篇童话故事时,可以孩子扮演小红帽,妈妈扮演妈妈和姥姥,爸爸扮演大灰狼,然后根据故事画面上出现的角色,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并辅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要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角色对话,因而孩子在听父母讲故事时就要注意每个角色所说的话,从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和注意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体验将语言的形象转化成动作形象,这有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家长还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孩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