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库存管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97382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库存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 库存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 库存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 库存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 库存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库存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库存管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文)主要教学步骤与内容(附板书设计)时 间分 配第五章 库存作用知识目标了解库存的概念和作用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库存控制与订货技术教学重点库存控制原则与技术教学难点不同订货方式的比较和选择第一节 库存的作用与种类一.库存(inventory)仓库中实际储存的货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生产库存,即直接消耗物资的基层企业、事业的库存物资,它是为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所消耗的物资能够不间断地供应而储存的;一类是流通库存,即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存,生产主管部门的库存和各级物资主管部门的库存。库存包括现有库存和在途库存或者还有合同库存,也就是账面上的和实际的。库存的正作用(1) 缩短订货提前期

2、(2)稳定作用。成品库存将外部需求和内部生产分隔开,像水库一样 (3)分摊订货费用(Order cost) 和调整准备费用(Setup cost) (4)防止短缺 (5)防止中断物流系统中,储存是一种必要的活动。但因其特点,也经常存在冲减物流系统效益、恶化物流系统运行的趋势。所以,甚至有人明确提出,储存中的“库存”是企业的癌症。主要因为储存的代价太高。固定费用支出。库存会引起仓库建设、仓库管理、仓库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费用增高。 机会损失。储存物资占用资金所付之利息,以及这部分资金如果用于另外项目会有更高的收益,所以,利息损失和机会损失都是很大的。陈旧损坏与跌价损失。物资在作为库存期间可能发生

3、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损失,严重者会失去全部价值及使用价值。随储存时间的增加,存货逐渐陈旧变质;一旦错过有利的销售期,又不可避免出现跌价损失。保险费支出。近年来为分担风险,我国已开始对储存物采取投保缴纳保险费的方法,保险费支出在有些国家、地区已达到相当大的比例,在网络经济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体系日益完善,这个费用支出的比例还会呈上升的趋势。进货、验收、保管、发货、搬运等可变工作费。上述各项费用支出都是降低企业效益的因素,再加上在企业运营中,储存对流动资金的占用高达到,在非常时期,有的企业库存竟然占用了全部流动资金,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将其看成是“洪水猛兽”,

4、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无论是褒或是贬,都不能根本改变现代社会储存这一现实。相反,却证实了储存有利及有害的两重性。物流科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物流系统中充分发挥储存有利的一面而扼制其有害的一面。二 库存种类1、基本库存2、安全库存3、中专库存经营过程分1、经常库存2、安全库存3、季节性库存4、促销库存5、投机库存6、挤压库存7、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库存第二节、库存管理与控制技术1、 传统订货方式 A 经济订货批量法(EOQ)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是简单、理想状态的一种。通常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需要量和订货交纳周期这两个因素。在需要是固定均匀、订货交纳周期不变的情况下,不需要设安全库存,这时订货点: R=L

5、TD/365 式中,R是订货点的库存量; LT是交纳周期,即从发出订单至该批货物入库间隔的时间; D是该商品的年需求量。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波动的情况,如需要量发生变化,交纳周期因某种原因而延长等,这时必须要设置安全库存S,这时订货点则应用下式确定: RLTD365+S 式中,S是安全库存量。 订货批量Q依据经济批量(EOQ)的方法来确定,即总库存成本最小时的每次订货数量。通常,年总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假设不允许缺货的条件下,年总库存成本年购置成本+年订货成本+年保管成本总库存成本年购置成本+年订货成本+年保管成本+缺货成本 即TCDP+DCQ+QH2 式中,TC是年总库存成本

6、; D是年需求总量; P是单位商品的购置成本; C是每次订货成本,元次; H是单位商品年保管成本,元年;(HPF,F为年仓储保管费用率); Q是批量或订货量。 经济订货批量就是使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的订货数量,它是通过平衡订货成本和保管成本两方面得到。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订货批量 此时的最低年总库存成本TCDP+H(EOQ) 年订货次数NDEOQ 平均订货间隔周期T365N365EOQD 【例】甲仓库A商品年需求量为30 000个,单位商品的购买价格为20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40元,单位商品的年保管费为10元,求:该商品的经济订购批量,最低年总库存成本,每年的订货次数及平均订货间隔周期。 解:经

7、济批量EOQ(个) 每年总库存成本TC=30 00020十101 200=612 000(元) 每年的订货次数N30 0001 20025(次) 平均订货间隔周期T=36525=14.6(天) B 允许缺货的经济订货疲批量ECC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成本(美元)购买数量 5.00199 4.50100200 4.00201300 3.50301400 3.00401500TC=DP+DC/Q+QK/2数量折扣可以用基本的EOQ公式直接处理,它按照与给定的数量有关的价格计算总成本,以确定相应的EOQ值。如果任何数量上的折扣足以弥补增加的维持成本减去降低的订货成本,那么,数量折扣就提供了一种可行方

8、案。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数量折扣和运量费率各自对较大的购买数量产生影响,总成本最低的购买并不是总在数量上大于用EOQ方法计算出来的订货数量。4、考虑运输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在EOQ公式中,没有考虑运输成本对订货批量的影响。在根据交付数量购买产品并且卖方支付了从产地到存货目的地的运输费用时,这种忽略有时可能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由卖方负责装运,直至它抵达顾客的业务地点。然而,当产品的所有权在产地就已转移,那么,在确定订货批量时,就必须考虑运输费率对总成本的影响。 一般说来,一次订货的份量越重,从任何产地到目的地的每磅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大批量装运的运费费率折扣在卡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中很普遍,可以在绝

9、大多数的运输费率结构中找到。于是,在其它各点都相同的条件下,一个企业自然希望以最经济的运输批量来进行购买,该数量也许大于用EOQ方法确定的购买数量。例如,与已计算出来的EOQ订货批量300个单位数相比较,假设当订货批量为480个单位数时可以获得最期望得到的运输费率。较大的订货批量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将平均存货从150个单位增加到240个单位。于是,以较大数量进行订货就会增加存货储囤成本。 第二个影响是减少了所需订货的次数。订货次数的减少就会增加装运规模,于是就会提供更好的运输经济。 要完成这种分析,就必须明确地表示总成本中有无运输节约。虽然这种计算可以直接通过修正EOQ公式完成,但是,通过比较可以

10、提供更有意义的答案。唯一需要增加的数据就是按300个单位和480个单位数进行订货时所使用的运输费率。这时,进行决策的依据就需要考虑运输费用,选择使总成本达到最低的方案。运输费率对购买总成本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如果运输费用是由买方负责支付的话,任何EOQ方法都必须在批量的分类范围内测试运输成本的灵敏度。 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订货规模和每年的订货次数中所发生的大变化仅在维持和订货的总成本中产生不大的变化。对订货周期或订货频率中出现的重大变化,EOQ公式的灵敏度要大得多。同样地,成本因素中的重大变化也必然会大大影响经济订货批量。 最后,在原产地购买的条件下,有关存货成本的两个因素值得注意(所谓原

11、产地购买,是指当产品在运输途中时,由买方负责运输费用和产品的风险):第一,在装运时,买方对存货承担全部的风险。根据支付货款所需的时间,意味着中转存货有可能是企业平均存货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因此而承担适当的费用。继之而来的是,重量分类中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各种装运方法在在途时间方面的不同,所增加的成本或节约的费用都应该在总成本分析中进行适当的评估。第二,购买价格中必须将运输成本添加进去,以期精确地评估与存货相关的货物价值。一旦收到存货,投资在产品中的金额必然会因运输费用而增加。于是,存货储囤成本应根据产品项目加运输费用的联合成本进行评估。 二、定量订货法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

12、(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定量订货法的基本原理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购量Q发出订货单,经过交纳周期(订货至到货间隔时间)LT,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S时,收到订货Q,库存水平上升。 该方法主要靠控制订货点R和订货批量Q两个参数来控制订货,达到既最好地满足库存需求,又能使总费用最低的目的。在需要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纳周期不变的条件下,订货点R由下式确定: 定期订货法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的库存管理方法。其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

13、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这里假设需求为随机变化,因此,每次盘点时的储备量都是不相等的,为达到目标库存水平Q0而需要补充的数量也随着变化。这样,这类系统的决策变量应是:检查时间周期T、目标库存水平Q0。这种库存控制系统的储备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区别11、 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则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请求订购。 2、请求订购的商品批量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每次请购商品的批量相同

14、,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商品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3、库存商品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 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地管理,经常检查、详细记录、认真盘点;而用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时,对库存商品只要求进行一般的管理,简单的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4、适用的商品范围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少,平均占用资金大的、需重点管理的A类商品;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平均占用资金少的、只需般管理的B类、C类商品。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

15、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ABC分类法的基本程序 1、开展分析 这是“区别主次”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即确定构成某一管理问题的因素,收集相应的特征数据。以库存控制涉及的各种物资为例,如拟对库存物品的销售额进行分析,则应收集年销售量、物品单价等数据。 2)计算整理。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3)根据一定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列出ABC分析表。各类因素的划分标准,并无严格规定。习惯上常把主要特征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