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97308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组 长:张国阳副 组长:孟令存所在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小组成员:王飞飞 周靓 郑旻宇曹海涛 冯煊赫 王博刘博文指导老师:袁世坤目录引言3一调查目的3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4(一)调查对象4(二)一般情况 4三调查方式9四调查时间9五调查内容9六调查结果9(一)问卷整体分析9(二)分年龄段进行分析23七调查体会57附录58引言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极其迅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0

2、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聊天、玩游戏、查阅东西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上还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和购物。互联网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己学业上、事业上的所需,从而帮助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慢慢地,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主要以北京,河北,山西,福建等省份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探究互联网对人们行为上的影响,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个人使用互联网的一些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互联网促进了个人哪些方面的行为。调查报告结论对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

3、性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一定参考。一调查目的 掌握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及使用目的,对比分析互联网的作用,从而得出互联网对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将个人行为拆分为学习行为,交往行为,追求价值的行为,更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一)调查对象 北京,河北,山西,福建等地不同年龄段的会使用互联网的个人(二)一般情况1.学习行为方面的影响第一,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据统计,到2000年7月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人们不仅可以

4、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人们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第二,互联网为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人们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人们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人们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三,互联网有助于人们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

5、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2.交往行为方面的影响(1)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互联网能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拓宽沟通的渠道,促进人际交往的新方式的产生。以前一些由于地域阻隔难以相识,或是由于性格原因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朋友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虚拟外衣的保护和支持下找到新朋友,极大的满足了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而由于网络交友的目的比较单纯,我们能够更加迅速的获得友谊。互联网的特性给人一种相对安全、隐秘的感觉,使人在拥挤、无法保障隐私的现代城市的个人空间得到较好的保护。 自我暴露的水平提高和方式与现实世界的

6、差异也体现在网络友谊建立的过程中。互联网中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交谈双方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可能微乎其微,网络中身份的可信度较低,使得自我暴露的风险降低,从而导致了对于虚拟环境的安全感。我们往往有一个纯粹的“网友”,你不知道他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最基本的信息,但是却了解“关于他的一切”:他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他与他的家庭成员关系如何、他的生活最近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网络世界的自我暴露伴随着虚拟环境的安全感,往往跳过了自我暴露的第一个步骤“定向阶段”,直接进入探索性表达情感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中出现了有利的人际吸引因素,(如,相同的爱好,某些相似的经历,甚至仅仅构成单纯的倾听者和倾诉者的关系)则

7、会迅速发展到表达情感阶段。另外,交谈双方自我暴露的互惠性规则有时候也没有多少体现,并且不与普通意义上的共同关系或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必然的联系。这往往体现在网络社交中存在的大量宣泄性的自我暴露上面。(2) 张扬人的个性 中国社会心理分析指出,网上社会群体既是现实社会群体的延伸,又不同于现实社会群体。其社会角色不确定、社会关系松散且群体意识和归属感较为淡薄。在虚拟世界,性别、种族、年龄都是流动性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被赋予一种身份;而在网络世界里,你的身份就是你自己赋予和表现的身份。在网络社交中,人可以通过虚拟身份和开放式平台畅所欲言,不受身份和权威的限制,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另外,“小团体”式的

8、网络社区的分众化特点,特别是由于兴趣和观点的相似性而组织起来的公共交流平台也通过群体内部的社会支持功能使自己的团体所支持的观点得到自我强化。所以网络上的言论往往表达着自己的个性,而且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个性更加强烈。(3)互联网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思路和视野,加强大家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人们内在的潜能。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人们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大家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大家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

9、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3.追求价值行为上的影响 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进一步影响到网民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其程度与网民的网络使用程度密切相关1.帮助“深度网民”从网络中实现自我认知“深度网民”是指那些具有较长网龄、平均上网时间较长、网络应用和依赖程度较深的网民。“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我存在的察觉,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个体心理需求。本次调查显示,网民的上网深度与其自我认知程度显著相关,具体表现在上网时间越长、网络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自我认知水平也越高。互联网多元化的功能使网民能够在许多场景下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

10、,从而得以在网络世界中重新塑造自我,一些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完成的个人理想、难以满足的心理需求都在网络中得到实现和满足,这就增强了人们的存在感和满足感。而博客、个人空间、社交网站中的个人主页等网络应用,更是为网民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认知平台。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博客和个人空间越多的网民,越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自我认知;使用社交网站越多的网民,自我认知的程度也越高。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深度网民”总体上更易通过网络虚拟世界获得心理满足,并进而在网络中实现自我认知。2.减少网民对真善美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是个人对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取向,是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本次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网民的

11、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一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包括对诚实、仁慈、公平、世界和平、社会公正等价值观的认同;二是对权力、权威的追求,包括对社会权力、权威、影响力、光宗耀祖等价值观的认同;三是遵从、屈服,包括对服从、接受命运安排、担心各种事情等的认同;四是对享乐主义,主要是对自我放纵这种价值取向的认同。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对网民的社会价值观取向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网民对真善美价值观的认同减少上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网络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对真善美的价值观认同度越低。这种影响在20-29岁的青年人群中程度最甚,互联网对传统的社会价值的冲击未来可能会愈发明显,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12、与关注。3.增加网民对权力、遵从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越长的网民,对权力和权威的认同度越高;除工作和学习之外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时间越长的网民,对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认同度越高。此外,网络依赖程度越深的网民,越倾向于追求权力权威,并越倾向于遵从、屈服和自我放纵。享乐主义价值观与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之间的促动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倾向于自我放纵的网民相对缺乏对自我的控制力,因而更容易形成网络依赖;另一方面,当网民对网络的依赖达到一定程度甚至成瘾时,就更易滋生自我放纵、追求享乐的错误价值取向。而对权力、权威和遵从、屈服价值观的认同增加,则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可能在一定

13、程度上让网民变得更加现实和功利。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对八个年龄段的网民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小组成员在北京,河北,山西,福建等地向路人发放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17份,回收417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100%。四调查时间 2013年7月26日至7月30日五调查内容将被调查人员分为8个年龄段,主要调查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时间,以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交往,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问卷共向这些网民提出16个问题。(问卷见附录)六调查结果(一)问卷整体分析1根据小组成员反馈回来的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被调查网民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如下:题号选项A选项B选项C

14、选项D选项E选项F选项G选项H12511662481196048364132233122146100414138146923549517710885556115138100467827516128812798111699123108975721101381491512911153148713412191741306141131908310854142085510825151381047194161719373672.根据被调查网民每天的网络使用时间进行分析第三题:您平时的上网时间多久?()A 2小时以下 B 24 C 46 D 6小时以上由统计图可知,被调查网民中有30%在2小时以下,36%在2至4小时,24%在4到6小时之间,而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的也有10%。这代表着许多人都过度使用网络,甚至沉迷于网络形形色色的世界中。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便利,学习上利用网络我们可以寻找到更多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工作上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