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教育发展史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65KB
约3页
文档ID:491971199
高等教育发展史_第1页
1/3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未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等教育的思考,通过对比几次 中国过去的几次高等教育的重大变化来指导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 讨论近现代中国在西方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如何做出了自己的发展与独特的变化简介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首先,简要讨论下在不受西方影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大致的发展流程可以说,春秋战国揭开了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大幕由于西周“往事衰微,诸 侯坐大”,原本属于西周王室的学术也下移至诸侯的公室,并进一步下移到了民 间孔子对于这一问题描述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私 学兴起,几乎每个学者如何孔子、老子等等都有很多弟子,尤其孔子“三千弟子” 表现出受教育者范围之广汉代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标志着又一次重 大的变革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央设立了太学汉代以儒术取士,故而官学教 育部能满足教育需求,于是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并且太学也确立了长达 2000多年的儒学独尊文教的格局隋唐后,又出现了一项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有历史意义的变革——科举制在 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传统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很大的支持与发展私学也系统在宋 初为书院模式定型。

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引入与发展一、西学东渐明末清初时期,有传教士已经来到中过传播基督教义在明朝万历年间,传 教士带来的思想对于当时中国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此时的西方的科学 技术在工业革命期间迅速发展,而相比中国,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缓慢,并 逐渐大大落后当时的欧洲在这些传教士中,利玛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1577 年,利玛窦获准来到远东传教次年,与其他14名耶稣会士一起前往印度传教由于明朝的闭关锁国,之前的传教士都未能进入中国传教,只能停留在澳门 罗明坚神父向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举荐了利玛窦1582年利玛窦获准到澳门传 教1563利玛窦获准与罗明坚神父居住在广东肇庆并于1601年抵达北京到 达北京后,利玛窦发现儒家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和通化外质文化的功能,并对于 宗教的兴趣不大子不语怪、力、舌L、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为了博 得国人的信赖,他“儒服儒冠”,熟练掌握了汉语,深受国人喜爱,人们亲切地 称他为“利子”到1610去世,在这10年间,利玛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思想 与科学技术,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有很大的触动和启蒙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受到 了影响,由原先的独尊文教的格局向科学技术转变。

利玛窦最为著名的追随者应该是徐光启了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 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1600 年他专程来到南京拜访利玛窦徐光启见到利玛窦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 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并热衷发展徐光启为天主教徒他们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 在徐光启加入基督教后,利玛窦才向他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西方的自然科学对 于中国高等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二、鸦片战争后1840年后,在西方的炮舰政策下,西方传教士获得了支持,大批来华传播基 督教义,西方的高等教育也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化被系统引入并且作为一种教育 实践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起来中国在收到西方列强压迫时的反抗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中建 立的中译言馆、京师同文馆,后来又有一些书院转变为高等学堂或教会学校,戊 戌变法后,更多的高等教育的学府成立,例如:北洋公学(天津大学的前身) 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记忆京师大学堂众所周知,京师大学堂就是 北京大学的前身所以说,虽然当时中国保守欺凌,但是却建立起了新的高等教 育制度在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西方的自然科学更加受到有识之士的推 崇,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当时还派出了去西方的留学生 虽然出洋留学的工作只取得有限的成就,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在高等教育史上 的一个大突破这些工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由初创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也 为近代高等教育理论的系统化提供了条件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获得的成就我们的现代大学仅仅只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比西方高等学校的创立晚了大概 800年所以说,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是很大的,而要追赶上这落后的差距不 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几个世纪的努力1917,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按照西方国家近代的大学模式,对北京 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在北大,蔡元培第一次向全校师生演说,即指明:“大学 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他要求学生“抱定 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 趋正轨”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所采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 针,是其教育思想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集中表达,亦是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 蔡元培被尊称为我国现代教育之父在他就任期间聘用了很多有着先进思想的有 识之士做教授,给学生传授西方的先进思想蔡元培的工作,促进了新文化运动 的产生和发展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首先发动也是北京上海的学生。

正是 蔡元培的这种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的教育理念,使得中国的大学生觉醒,认识到 自己的重大责任1927年到1949年这22年之间,中国高等教育自爱融合美国和欧洲各国特点 的进程中,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如果说20年代后期曾经是美国高等教育影 响最盛的时期,从对地方分权制的教育体制的模仿,到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 以至于大学各专业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等等都显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大影响; 那么,进入30年代,则表现出一种比较主动地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 验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49年到1957年之间,几乎复 制了半个世纪以前的路,即学习借鉴的目标单一而集中一一以苏联为榜样之后 在1958到1977年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 摒弃一切外国"模式”,复归"传统〃的道路所谓复归"传统”,是指力图用中国共 产党在战争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办 法来指导高等教育改革所谓摒弃"模式”,就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拒绝接 受来自国外的任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提出,“我国要有若干世界一流 水平的大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与自我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弊病及改进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需要改进现在很多大学开办分校,收取更多的学生,获得利益,而教学质量却不升反 降这种事屡见不鲜大学盲目扩招,使得学生质量下降,学术氛围受到影响 教育体制同样存在问题学校在某些方面要求严格,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多此一举 的教育原则虽然较高中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但是仍然是灌输教育的原则教 授将自己的准备的PPT花几节课一通读完,基本不会去了解学生是否理解而考 试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单一以考试成绩看待人才的方法相当有问题,现在 取舍人才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是在大学里仍旧是分数第一毕竟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了才一个世纪左右,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信 心,要改进高等教育的制度并非朝夕之事只有经过所有人共同的探讨,中国的 高等教育才能获得突破性的进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