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965866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论语六则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 、 、 , 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2、论语是 ,共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 、 、 合为“四书”。二、字词。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默而识之 学而时习之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

2、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委而去( )、以 可以为师也( )是以谓之“文”也(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 诲人不倦(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 三、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文言文阅读1、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1)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3)关于孔子自谦: 2、用课文原句回答:(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答:(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答: 3、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

3、为成语,试着写出这些个成语。答: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世说新语古代 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 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历来都认为是 的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二、字词。1、尊君在不 2、宁可以急相弃邪1、之:下车引之 ( )歆辄难之( )华、王之优劣( )、而相委而去( )默而识之( )3、以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为何为不可(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5、是是以谓之:“文”也(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6、难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歆辄难之( )君与家君期日中( )

4、 门外戏(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宁可以急相弃邪( ) (6)遂携拯如初( )六、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幸尚宽,何为不可?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期行,回答下列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解释

5、下列词语(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无 信4、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5、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8、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 9、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二)阅读乘船,回答下列问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

6、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俱乘船避难( ) 幸尚宽( )纳其自托( ) 遂携拯如初( )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4、翻译句子。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本所以疑,正为此耳。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6、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7、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7、8、请写出两句以上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伤仲永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宇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的,不是指诗歌创作。二、文言文阅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8、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旁 近 与之,即 书诗 四句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就: 称: 3、翻译下列句子。(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4、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5、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6、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7、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答: 8、“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加点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9、文章先写仲

9、永幼时天资过人,后写他“泯然众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木兰诗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木兰诗:木兰诗又叫 ,选自宋代 编的 ,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 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二、字词。1、对镜帖花黄 2、火伴皆惊忙 3、著我旧时裳 1、闻不闻机杼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归来见天子( )于舅家见之(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1)惟闻女叹息( )(2)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 ) (3)

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4)朔气传金柝( )(5)木兰不用尚书郎( ) 愿为市鞍马 策勋十二转 七、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八、文言文阅读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1、对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标示无误的一句是(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安能/辨我是/雄雌。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军书十二卷( )(4)出郭相扶将(

11、 )3、指出下列个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试将全诗按照 顺序分成五部分。请用四字归纳各部分大意,并指出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安排的好处? 5、“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句用的修辞手法是 该句紧承前文“ ”一句,表现了木兰 6、将下列各句填完整,品味这些叠词的节奏美和表达效果。 A、军书十二卷,( )有爷名 B、( )复( ),木兰当户织C、但闻黄河流水鸣( ) D、小弟闻姊来,磨刀( )向猪羊。品味: 7、写木兰从军后的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争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8、归纳主旨:这首诗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