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96503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规律》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借数学绘本 经历探索过程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学 校: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学 科:数 学年 级:一年级教 师:王 洋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探索规律学科数学学段: 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是否已实施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洋北京小学长阳分校15910692578实施者王洋北京小学长阳分校15910692578指导者王学舫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13718769868指导者武维民北京小学长阳分校13691260321课件制作者王洋北京小学长阳分校15910692578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对模型加以解释,即揭示规律;运用,即是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同时,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数学绘本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教学

3、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初步感悟模式、初步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和运用。探索规律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从形象的“周期规律”即“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时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有关于颜色的、形状的规律,其中

4、第4小题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感悟对于有规律的事物,无论用数字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并起到对于接下来的探索数列的规律的过渡作用。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是从小爱数学系类丛书中的一本,绘本中以大鼻子侦探寻找丢失的宝石王冠为主线,其中蕴含了本节课的“周期规律”的数学知识。现将本课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进行对比。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探索规律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12345通过对比发现,教材中涉及到的规律主要是关于颜色和形状的,而且相对于绘本来说较简单。绘本中涉及到了颜色、形状、数字(蕴含在图形中)、方向、大小的规律,而且最后一个规律还将颜色和形状融合在了一起,

5、不仅有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素材,而且难度较高。此外,较数学教材中的情景而言,绘本中大鼻子侦探破案的故事情节十分有趣,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数学知识。综上所述,绘本中的故事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其中蕴含的规律更有挑战性,因此,本课时采用绘本进行教学,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对绘本内容进行删减和改编。将第三个方向的素材换成线型的规律,删去与本课时内容不符的第4个素材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第5个素材。为了丰富教学的素材,学生能够多感官的感受“周期规律”,增加了关于动作的素材。二、学生情况分析对于“有规律”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昼夜交替、有规律的作息等,这都是学生理解“规

6、律”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方面看,从一年级上册起,通过数数、整理加法表、减法表、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立体图形认识、分类等内容,以及本册教材中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图形的认识的学习,教材中都渗透了“规律”和“有规律的排列”等知识。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基础。可以说,“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知识基础、经验基础的分析,我设计了学情测试题进行学情调研,学情调研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笔答测试题;二是对出错的学生和随机抽取20名全部做对的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说出自己解决各个题目时的想法。此次学情调研从全年级10个班抽签决定出2个班,共74名学生

7、,学前调研测试题目如下:学前调研结果如下:题号错题人数错题举例正确率15学生1:学生2:93.2%20无100%33学生3:学生4:95.9%46学生5:学生6:91.9%在统计完数据后,对做错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第一题做错的学生很快发现自己做错了,说:“涂着涂着忘记颜色了。”第二题做错的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学生3没有发现规律,学生4没有注意箭头的方向。第三题做错的学生5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说:“呀,我少写了一个零。”学生6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没有发现规律。此外,随机抽取20名全对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其中17人在表述自己的发现时,是一个一个的观察的,例如: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绿色、一个绿色。

8、3人在描述自己的发现时,用语气的停顿表示出了发现图形和数字是一组一组的。通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填出后面的图形或数字,但是对于“规律”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学生观察图形时是一个一个的,而并非是一组一组的。因此,本节课需要把学生对于规律的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发现的规律。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1.合作探究法 “探索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其内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更多的合作探究。在破解怪盗黑猩猩留下的图形的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和学习小伙伴一起圈一圈、说一说,有效的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法借助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9、,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发现数学的规律美。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形状、数字、方位、动作等素材的简单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尽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和不同的方式表达规律。2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并掌握找规律的一些方法,初步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体会创造美的快乐。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教学流程图参与实践创造规律欣赏规律感受应

10、用阅读绘本探索规律引发质疑激起兴趣教学过程一、 引发质疑,激起兴趣问: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数学绘本,书的名字叫 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我们一起仔细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宝石王冠是怎么消失的?“规律”和消失的宝石王冠有什么关系?封面上的人是干什么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还有你们会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中,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绘本封面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二、 阅读绘本,探索规律(一)从颜色和形状的角度观察1.绘本情境:某一天,大鼻子侦探和他的助手迷糊虫来到博物馆参观,大鼻子侦探教育迷糊虫说:“要想当一名出色的侦探

11、,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知力,因为犯人的行动通常是有某种规律的。说着说着,大鼻子侦探看到了一顶王冠,然后突然指着王冠大喊“这顶王冠是假的!”糊涂虫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王冠是假的呢?大鼻子侦探说“这顶王冠之所以有名,就是它每一层的宝石都是有规律的。”2.问:你们能看出这个王冠上的宝石有什么规律吗?你能在题纸上圈一圈,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你发现的规律吗?3.学生独立探索。4.暴露资源,组织研讨:监控: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预设1:一个蓝色的宝石和一个红色的宝石为一组,一组一组的出现的。预设2:以八边形和菱形为一组,一组一组的出现的。监控:谁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宝石的颜色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预设:读

12、完一组空一下,读完一组空一下。5.问:你们不仅从颜色的角度观察找到了规律,还从形状的角度观察找到了规律。那这跟王冠的真假有什么关系呢?预设:有一行宝石不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6.绘本情境:大鼻子侦探就是靠这一点,断定这个王冠肯定是假的。那真的去哪儿了呢?(二)从形状和数字的角度观察1.绘本情境:大鼻子侦探和迷糊虫立刻去找博物馆的馆长问个清楚,博物馆的馆长挠着头说:其实真的王冠早就被怪盗黑猩猩偷走了,我一直没敢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你们看,他留了下一张字条。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字条,怪盗黑猩猩说仔细观察这张图,就能找到宝石王冠所藏之处。2.提出问题:孩子们,仔细观察这张用火柴棍儿拼成的图,你能

13、发现什么规律吗?3.提出要求:为了方便你们观察,王老师已经把怪盗黑猩猩留的字条,放在了你们的1号信封里,现在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取出字条。为了一会儿能够让我们更清楚的看明白你的发现,你可以在图形上圈一圈、写一写来表示出你的意思。4.独立思考。5.小组交流。6.暴露资源,组织研讨: 预设1:把一个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正方形圈在一起。监控: 你画的这个圈是什么意思? 那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想象出下一组图形长什么样吗? 预设2:把6、3、5、4圈在一起。监控: 你画的这个圈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想象出第10组的第一个图形是用几根火柴棍儿拼成的吗?谁能像我这样给大家提个数学问题呢?7.提升认识:问:我

14、们回忆一下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都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小结:我们可以说,是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的。(板书:一组 重复出现)问:那谁能来说说,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都是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的?预设:宝石的颜色是以蓝色红色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图形的形状是以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正方形为一组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以6354为一组重复出现的。(三)从方向的角度观察1.绘本情境:“6354”你们觉得是什么线索呢?大鼻子侦探转身问馆长:“博物馆里有没有什么东西与6354有关吗?”馆长想了想说,博物馆里的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编号。听到这,大鼻子侦探马上说:“快带我们去找6354号作品”。原来6354号作品,是一副画。2.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提出要求:老师把这张字条放在了你们的2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吧,你可以圈一圈你的发现,然后根据你的发现接着往下画一画。4.独立思考。5.暴露资源,组织研讨:谁来说说你发现什么了?预设:是以左上右下的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6.小结:你们可真会观察,这方向的规律都没有难倒你们。7.绘本情境:让我们一起用手臂当作图形,一起来感受感受这个规律吧!转动着我们的手臂,你想到了什么?(钟表的指针)但这是什么线索呢?大鼻子侦探仔细的思考着,来到窗边,看到楼下有一个喷水池,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喷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