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96327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送审稿)二五年二月 / 目 录第一部分制定中国技术标准战略的背景1一、经济全球化将技术标准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1(一)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1(二)标准已经成为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依据2(三)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首先表现为标准之争3(四)主导国际标准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4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技术标准提出战略需求5(一)技术标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二)贸易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6(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标准7(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技术标准的强力支撑7三、我国技

2、术标准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问题8(一)我国技术标准发展的有利条件8(二)我国技术标准发展的主要问题10四、制定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13(一)融入经济全球化必须参与标准竞争13(二)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技术标准推到战略地位13(三)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14第二部分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15一、指导思想15(一)提高技术标准适应性和竞争力是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15(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是技术标准发展的基本原则16(三)支撑和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标准战略的制定目的17二、战略取向18(一)在发展方向上,向注重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转变19(二)在国际标准

3、上,向有效采用重点竞争转变20(三)在体制环境上,向建立自愿性标准体制转变21(四)在发展重点上,向促进建立和谐社会转变22三、战略目标23(一)总体目标23(二)具体目标23四、发展重点24(一)重要产业技术标准24(二)社会公益类技术标准26第三部分战略措施与建议28一、建立技术标准创新机制28(一)建立科技开发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的机制28(二)建立技术创新成果快速有效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机制28(三)实行科技成果与标准的一体化推广机制29二、建立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29(一)建立国际标准信息跟踪发布与有效采用的制度29(二)建立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30(三)创造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有利条件

4、31三、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自愿性标准体制32(一)确立标准的自愿性属性32(二)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的标准运行机制33(三)建立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以标准为基础的机制33四、加强基础条件建设34(一)重视人才培养34(二)为提高标准的竞争力提供资金保障35(三)整合标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共享平台36(四)深入开展标准化领域重大问题研究36五、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37(一)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37(二)形成政府充分利用标准的政策环境37(三)制定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鼓励政策37六、实施技术标准推动工程38(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研发创新基地38(二)支持国家科研成果形成国家标准或国际

5、标准38(三)实施重要技术标准专项计划39(四)实施国际型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39(五)开展标准发展状况研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40(六)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40七、加强标准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41第一部分 制定中国技术标准战略的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中国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中国技术标准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因此,制定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国际竞争需要的技术标准战略,是应对进入新世纪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必然选择。一、经济全球化将

6、技术标准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贸易全球化、制造过程全球化、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技术标准已被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一)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向世界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认识到,技术标准在保证商品质量和提高市场信任度、维护公平竞争以与加速商品流通、推动全球大市场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WTO通过签署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和实施

7、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WTO/SPS协议)等方式,把技术标准提升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地位。WTO/TBT协议规定,成员国制定本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要以国际标准(或即将发布的国际标准草案)和国际原则为基础,要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成员国应保证不制定、不采用、不实施在目的上或效果上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障碍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WTO/SPS协议中规定,成员国制定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时,应采取协调一致、共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成员国应将本国的措施建立在已有的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基础上 SPS协议中的国际标准主要是指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兽疫防治局(OIE)、国际植物保护

8、公约(IPPC)所制定发布的标准、准则。2000年11月,WTO/TBT委员会做出规定:国际标准化机构在制定国际标准过程中,要保证制定过程的透明度(文件公开)、开放性(参加自由)、公平性和协商一致(尊重多种意见),要确保国际标准对全球市场的有效性和适应性。200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根据WTO/TBT委员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确保全球经济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承受”的战略部署。2004年,ISO、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达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微观到宏观,从地方到全球,国际标准无处不在;从产品到服务,再到以国际

9、标准为支撑的全球供应链的各部分,国际标准无所不与”的战略目标,描绘了“标准提供解决方案,标准促使目标达成;标准联结人们,标准联结世界!”的标准化战略蓝图。可见,由于WTO对应用标准的要求以与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积极回应,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标准已经成为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依据经济全球化既增加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步被打破,以正当目标 指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相互组合形成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正在成

10、为当今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普遍采取的形式。这种组合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充分地发挥了技术法规的法律约束性、标准的技术依据性、合格评定程序的质量保证性,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某国市场的障碍。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约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到了90年代末,这一比例已上升到45%左右 宋明顺:WTO规则、实践与对策,中国计量,2002,第5页.。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水平高和经济实力强的优势,频繁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其国家利益。如法国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禁止含有葡萄糖的果汁进口,以此抵制含有葡萄糖添加剂的美国果汁的进口。欧盟通过的CR(Child Res

11、istant)法规,要求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防止儿童打开的保护装置,以阻滞中国优质廉价的打火机的进口。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另外,发达国家还利用合格评定程序、出入境检验检疫措施、以与包装、标签、劳工保护等标准设置技术壁垒。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得以最终实施的技术基础是技术标准,因此,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技术依据。(三)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首先表现为标准之争为了占领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技术制高点,各国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能力的竞争

12、,并进一步表现为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竞争。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占有知识产权和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围的技术标准竞争日趋激烈,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条约(TRIPs)在促进国家间技术转移的同时,也使发达国家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发展中国家获取技术的难度。标准先行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的鲜明特点。在传统工业化时代,技术标准是后补型的,往往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往往是标准先行,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

13、场和经济利益。以信息领域为例,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制定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产业化前,有关标准之战就已如火如荼;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更是一个典型的佐证,GSM作为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一直牢牢掌握在欧美几个大公司的手里,通过GSM通信标准,这些公司牢牢控制着市场,获取了高额的利润。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逐步走向市场,美国高通公司之所以短时间就从名不见经传发展为通信业巨头,正是因为它掌握了WCDMA的核心技术,并使其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之一。最近发生的关于中国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的争论以与其实施日期被推延的事件,也说明了在国际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

14、技术标准的竞争。(四)主导国际标准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随着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争夺和主导国际标准为目标的国际标准竞争策略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首选策略。发达国家在相关国际机构中争夺国际标准的起草权、参与权和领导权的竞争也随之展开,其白热化程度同商品市场相比毫不逊色。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以专利技术、日本以制造技术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首选策略,由于对国际标准重视不够,致使其经济损失惨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在每150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中,就有200亿至400亿美元的商品遭到技术壁垒,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国际标准没有反映美国技术所致。20世纪90年

15、代初,日本研制的PDC制式手机,其技术和质量属世界一流,为了独占技术,没有进行国际标准提案,其结果是日本的手机未能打开国际市场而只能在本国销售。欧洲研制的GSM制式手机技术1992年形成了欧洲电信联盟标准(ETSI),技术公开,产品销往135个国家,占领了世界66%的市场。日本进行的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说明,日本一项有国际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或普通技术如果没有形成国际标准,每一项技术平均损失300亿日元(折合20亿人民币)。许多国家和企业认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际经济竞争的经验,认识到,一项专利通常只能涉与一个产品,而一项标准被国际标准承认或采纳,往往会影响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整个世界,可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国际标准具有引导国际市场的作用,争夺和主导国际标准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通过实施“控制型”国际标准战略,将本地区技术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推向世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000年,美国制定了“控制、争夺型”国际标准竞争策略,大力发展和采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在信息技术、健康、安全、环保等重要领域确保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