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小卷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96320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小卷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小卷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小卷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小卷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 满分:54分 命题:范依强 审核:王玉 )2014、4、7一、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共16分)【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

2、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8分) 患记问不若人 迨能倍诵乃止 迨能倍诵乃止 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3分)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

3、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2分)二、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共15分)【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5、文中“教以书字”的“书”

4、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分)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6、翻译句子。(共6分)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惟读书是务。译文:7、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3分)8、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3分)三、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共23分)【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

5、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8分)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10、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11、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1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共6分) 课外积累: 幽默成语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一天 -度日如年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嘴-气吞河山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